第29章(第2/4頁)

店家點頭,“可以。”

林滿堂聽到她每樣只要三尺,以為媳婦不懂做衣服需要多少布,扯了下她袖子,壓低聲音提醒道,“三尺太少了,咱閨女這身高起碼得五尺。”

李秀琴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搖了搖頭,“不是啊,我不是給閨女做衣服的。”

林滿堂微怔,“買布不做衣服,你打算做什麽?”

李秀琴小聲道,“這布攤上的布漿太厚了,看著耐磨,也不容易變形,但是不適合咱閨女穿。我打算做頭花賣。”

林滿堂恍然。原來是這樣。

買完布,李秀琴又去買了筆墨紙硯,除了紙,其余三樣她要普通的。即便如此還是花了兩吊錢。

再往前走了幾步,有個小販沖大夥吆喝,“南邊來的木棉喲,今年剛上的木棉花。”

李秀琴停下腳步,“我聽說這邊冬天很冷的。冰能結兩尺多厚。咱們多買些木棉,每人做件棉衣穿吧?”

林滿堂點頭,問價格。

小販笑道,“看您實在,每斤十八文。”

李秀琴咋舌,“這麽貴?”

小販苦著臉,“哎喲,這位大姐,就這還貴啊。咱這北方長不了木棉,我這可是大老遠從南方運過來的。也就掙個辛苦錢而已。”

林滿堂手揉了揉木棉,“這樣吧,一斤十七文。我要五十斤。”

小販大驚,居然遇到個大主顧。

李秀琴瞪圓眼睛,“買這麽多?”

林滿堂算給她聽,“咱們做完棉衣,還得做棉鞋。家裏棉被也該換兩床新的了。再加上我娘,還有嶽父嶽母那邊也得送八斤。”

這麽一算五十斤倒是將將夠。

林滿堂與小販討價半天,最終以十七文的單價,要了五十斤木棉。

買好的木棉擡到關屠夫的車上。然後三人開始辦正事。

從頭走到尾,看到賣水果就到攤前買下一個果子。嘗過是甜的,林滿堂就會多買。

一圈逛下來,三人已經買了整整一麻袋水果。

不過數量雖多,品種卻不多,只有梨子,桃子,柿子,山楂這四樣。

林滿堂笑道,“有兩家不打算再種梨樹和山楂,明兒我就找人跟我一塊去挖。桃子和柿子,人家不賣。”

林曉覺得種類太少了,“爹,咱們要不要去縣城看看?”

林滿堂一怔,李秀琴笑道,“是啊,等種完小麥,移栽完梨樹和山楂,咱們去縣城看看吧。這邊布太厚了,咱們去縣城買些柔軟的細麻做外衣。”

原身的衣服太過粗糙,李秀琴直到現在都覺得不舒服。可是誰讓家裏缺錢呢,她也只能先忍著。

她忍得了粗布,卻受不了凍。

剛逛了一圈,沒看到有賣成衣的,要不然她還真不想現在就進城。

林滿堂覺得現在就買新衣服太招眼了,“進城可以,但是還是別買新衣服了。咱們把木棉塞進舊衣服就行。”

李秀琴知道他在擔心什麽,“那衣服太粗糙了。沒事兒,我在棉襖外面套一件罩衣。不會讓人看出來的。”

林滿堂想想也行,便也沒再反對。

買完東西,林滿堂又去買了些麥種。因為他家是沙土地,土壤保水能力相對於比較差,一畝地要播25斤到30斤的種子才可以。

林滿堂便買了一百五十斤。

林滿堂扛著麥種,李秀琴和林曉擡著一袋水果到關屠夫那邊,對方看到他們,笑道,“買這麽多果子啊?”

林滿堂笑了,“吃不完放地窖裏,留著明年吃。”

關屠夫點了點頭,“是啊,等入了冬,孩子沒什麽好吃的,留些果子也能甜甜嘴兒。”

等關屠夫將豬肉賣完,一家三口搭著他家的車一塊回了村子。

回村後,林滿堂去地裏撒種,李秀琴則把自己前世見過的花樣畫給女兒看,讓女兒幫忙完善。

花飾不像家具,需要畫得很精細,炭筆太軟,根本畫不了,林曉便找了一只鵝毛當筆,蘸著墨汁一點一點勾勒。

她畫出來的發飾圖案比李秀琴的好看多了。

畫了數十張後,李秀琴琢磨怎麽用它掙錢。

林曉提了個建議,“娘,反正你也不會做。不如找村裏手藝好的人幫忙,然後給她們工錢。”

李秀琴想了想,決定接受女兒的提議。

她去老宅找大嫂,想跟她打聽村裏誰針線活最好,卻不想劉翠花根本不在家。

林老太站在門口,“你有事找她?啥事啊?”

李秀琴沒奈何,笑問,“娘,咱們村誰針線活最好啊?”

林老太狐疑地看著她,“你問這個做什麽?”

以婆婆這性子,要是知道自己找人做頭飾,少不得罵她敗家。李秀琴為了耳根子清凈,信口胡謅,“這不是曉曉已經七歲了嘛,您也知道我手藝不太好,我就想找人教她。名師出高徒嘛。”

這話倒也在理,林老太當即就道,“咱們村針線活最好的就屬村長她閨女,那繡活是真的好。聽說她繡的帕子一個就能掙二錢銀子呢。要不然你提些東西去他們家,讓她教教曉曉唄。反正她倆年齡不大,興許人家真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