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4頁)

林滿堂盯著媳婦看了一會兒,突然明白他媳婦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讓咱曉曉把水泥制出來?”

這不合適吧?女兒小小年紀就成名,對女兒來說反而是個負累。他可沒有讓女兒早早嫁人的意思。

李秀琴翻了個白眼,對男人的不開竅也是服了,“這事哪用得著曉曉啊。”

林滿堂奇了,撓頭不解,“那我也沒啥大本事啊。”

他前世只會種地和開超市。他種地倒是會些技巧,也有自信種出來的莊稼比其他人好。但是還真到不了驚世駭俗的地步,因為他知道作物生病用哪些藥物,可是這古代也不賣那些藥啊。這效果就大打折扣,勉強只能增加一兩成而已。

見他明明抱著金磚還懵懵懂懂,李秀琴壓低聲音道,“你會嫁接啊。你別以為這本事好像沒什麽了不起。事實上你錯了。要是皇帝選,他保證不選曉曉的水泥而選你的嫁接技術。”

林曉連連點頭,“爹,娘說的對。這古代農作物產量都很低。嫁接可以增強果樹的抵抗力,至少能讓產量翻倍。這水果也是能飽腹的。對皇帝來說,這可是千秋萬代的功績,比硬幫幫的水泥可有用多了。爹,你知道為什麽清朝有個康幹盛世嗎?就因為他們大力推廣了土豆,玉米和番薯,沒讓農民餓死。”

她說到這裏,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不對啊,娘。這古代有嫁接的呀。《齊民要術》裏就有。”

李秀琴還沒來得及說話,林滿堂驚得不行,“啊?我一直以為嫁接是現代人發明的,原來古人就已經會了。”

她爹讀書不多,不知道這個不稀奇,林曉笑道,“爹,你一定聽說過‘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個連理枝其實就是自然形成的嫁接技術。古人根據連理枝的啟發,發現了嫁接,在《齊民要求》中有過記載。”

原來古人會這個,那他這會嫁接也沒什麽了不起啊。

李秀琴搖頭,“這邊歷史跟咱們那兒不一樣,從南朝那邊就拐了彎,根本就沒《齊民要術》這本書。”

林曉激動得直搓手,“真的沒有?”只是隨即又覺得自己高興太早了,“娘,興許是咱這個縣城書店太小呢。”

李秀琴笑了,“真沒有。我特地問過那個掌櫃,那還是個秀才呢。他都沒聽說過。”

林曉喜得差點蹦起來,“爹!你的機會來了。你知道嗎?古代的帝王除了推崇四書五經,最看中的就是《齊民要術》了。這可是咱們家的機會。”

李秀琴也笑盈盈看著林滿堂。她的大房子,她的漂亮衣服,她的化妝品,她買買買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這兩人說得頭頭是道,林滿堂心裏滾燙得不行。原來他竟是個傻子,明明身懷奇才卻不自知?

李秀琴沉聲道,“所以等明年開春,咱們果園要找個安全可靠的人幫忙看著。不能讓人知道咱們會這個。”

林滿堂想了想,“明年倒是不用擔心。剛嫁接的果樹是不開花的。”

李秀琴不贊同,“那也不行。小心駛得萬年船。只要你給樹木嫁接,根和上面的樹幹不一樣。要是認識的人,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來。”

林曉也覺得她娘說得有道理,“對。爹,咱們不是有兩畝從山上移栽下來的野果苗嗎?先把它嫁接了。然後其他地都種果苗。等後年,果苗長起來了,你再給它全部嫁接,咱們再搞個大陣仗,到時候讓咱們家的果園一鳴驚人。讓全縣百姓都知道你會這個技術。到時候,你不用去請縣令,他自己就巴巴跑過來了。”

李秀琴見女兒把自己想說的都一五一十說了,很是高興,“對,曉曉說得對。”

林滿堂點點頭,擰眉沉思,大陣仗?一鳴驚人?那他可得好好想想。

“好啦!”估計著時間到了,李秀琴掀開鍋蓋,放了鹽調味,又灑了些蔥葉。

她先盛一碗出來給林老太。

老人家牙口不好,骨頭啃不動,她就把兩個雞腿都盛進去了。

要說李秀琴為啥對老太太這麽好,皆是因為前世她經過最糟糕的婆媳關系,現在碰到個萬事不問,事事不摻和,不爭不搶不鬧的婆婆,她就覺得這人就是這世上最好的婆婆了。

所以她對老太太也就多了些真情實意,想著對方年紀大了,現在能吃就多吃些吧。

林滿堂瞧著滿意,李秀琴擔心外面風大,菜再涼了,又在碗上扣個盤子,林滿堂一手端著碗,一手扣著盤子,摸黑往外走。

林曉瞧著外面的天色,“娘?要不要拿個火把啊?”

“外面風大,要是火把的火星濺到人家草垛就不好了。還是摸黑去吧。”

林曉撐著下巴嘆氣,“要是有燈籠就好了。”

李秀琴重新將鍋蓋上,“那有什麽難的。正月十五有元宵節,咱們全家都去縣城逛燈會,到時候給你買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