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4頁)

……

李秀琴透過人群看到健碩的黃牛,心裏也高興,“咱家也能跟著沾光了。以後耕地錢都能省一半。”

林曉:“……”

真的很難相信,這是前世她那個一身名牌老媽說的話。

那句“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真的沒錯。

就在這時,林滿堂回來了,看到村口圍這麽多人,也過來瞧熱鬧。

待看到裏面是他大哥,少不得上前恭喜。

天色漸黑,村民們看完熱鬧,林福全和劉翠花才牽著黃牛回了家。

林滿堂正想跟大哥商量蓋房子的事兒,便也跟去了老宅。

林福全前些日子就已經在院子裏搭好了牛棚,家裏孩子割了兩筐草,林福全一邊給牛喂草,一邊和林滿堂說話,“明兒張作頭過來,我要問問他定多少磚。”

林滿堂便把自己也要買磚建豬圈的打算說了。

林福全頗有些詫異,側頭看著他,“你上次蓋屋不是還剩些磚嗎?”

林滿堂擺了擺手,“那點磚哪夠啊。我得給豬搭棚子,要是用土坯,豬一拱就倒了,用磚瓦房才結實。”

林福全想想也是,只是這樣一來,花費就不低了呀。

偏偏林滿堂絲毫不覺得有什麽問題,“明天張作頭過來,你讓他到我家一趟,讓他也幫我算算蓋豬圈需要多少磚。”

林福全點頭答應。

兩人閑聊一會兒,林滿堂就回了家,將剩下的錢交給李秀琴,“你說得沒錯。普通條石只有麥飯石的三分之一。咱們豬圈要是全鋪上普通條石,只需花四吊錢。”

李秀琴暗暗松了一口氣。

第二日一早,張作頭過來,林滿堂把自己畫的豬圈圖給他看。

養十頭豬的豬圈其實用不了半畝地,只要兩分地就綽綽有余,但是林滿堂還要蓋間灶房,專門用來煮豬食,又要把十頭豬分別隔開,中間就得再加半堵墻,這就需要不少磚,算下來也要六七吊錢。這還是西面墻不用搭才這麽少的。

得知要六七吊錢?比之前預算少了兩三吊,林滿堂大松一口氣,點頭應了,“行。”

張作頭見他為養十頭豬,還專門用磚瓦蓋豬圈,有心想勸他花錢別這麽大手大腳,可見他一口答應,自己倒不好說什麽了。

商定完,張作頭帶著林滿堂和林福全去磚窯場定磚。

半個月後,兩家拉回各自需要的磚。

現在地還凍著,一直等到進入二月,天氣回暖,大地才復蘇。

天氣一暖,田野裏長了不少野草野果,林曉就像個小倉鼠似的,帶著小夥伴到處瘋玩找吃的。

這天她帶著喜鵲和大丫二丫到河岸玩,遠遠就看到郝木匠帶著幾個男人往她家坡地方向去了,她便帶著小夥伴跟在後頭瞧熱鬧。

沒多久,四個孩子就拖著一堆樹枝回了家。喜鵲把樹枝折成柴禾堆放在墻邊,等風吹雨打後,柴禾就會腐朽,用來燒柴剛剛好。

林滿堂回來時,兩個孩子已經是第三次拖著樹枝回家了。看到她爹,林曉便把坡地樹被砍的事告訴了他。

之前十畝楊樹全賣給郝木匠,三畝去年就砍了,今年這七畝直到現在才砍。

林滿堂叫了幾個村民到坡地那邊挖樹根。

挖上來的樹根,如果造型別致可以賣了當根雕,小莊村就有一家會做根雕,制出來的成品美輪美奐,許多大戶人家都過來買。

如果對方看不上,也可以當柴燒。

村民們小心翼翼挖著樹根,盡量不破壞樹根的原有造型。可喜可賀的是有十來個被對方看中挑走,剩下的全都當柴燒了。

雖然他這是普通楊樹,但是賣來的錢可以給前來幫忙的村民做頓好的,也算回報大家的幫忙了。

等郝木匠帶人將樹木伐完,林滿堂帶著村民將樹根全部挖完,就開始栽種果樹了。

初春的陽光明媚,到處都是鳥語花香,村頭嬉戲的孩子們脫掉厚厚的棉衣到處撒歡,暖暖的春風吹到身上像母親的手,溫柔地撫摸每一個孩子。

晨起後,吃完早飯,林滿堂帶著張順星去了趟集市。

三十裏外有個員外郎,他們家種了一百多畝的果園,就專門派家裏的管事帶著下人到集市兜售果苗。

幾乎本地能生長的果樹,他這兒都有,價格也是各不相同。

林滿堂決定種他最熟悉的幾種果樹,之所以要那麽多,為的還是他媳婦說的那個一鳴驚人。

林滿堂要了一畝沙果樹,半畝梨樹,半畝桃樹,半畝李子,一畝石榴樹,一畝柿子樹,一畝葡萄,一畝山楂,一畝棗樹和半畝杏樹。

俗話說:桃三李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桑樹七年能喂蠶,棗樹栽上能賣錢。

果樹苗越粗,價格越貴。一年生的果苗才幾文錢一棵,三年生的果苗一棵價格都在三十文左右。

為了控制成本,更為了早點結果,林滿堂選擇的都是三年生的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