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4頁)

上梁結束,房子沒晾曬幾天,林福全一家就搬進了新房。

大丫二丫這幾天興致非常高,邀請林曉到他們家玩。

不過他們沒有定制像林滿堂家的衣櫃,還是用老衣櫃,主要是那衣架不便宜,林福全兩口子不舍得花那個錢。

大丫二丫有些小失望,但還是很高興她們也能有新房間。

小姐妹拉著林曉到田野采了野花裝飾房間,又邀請同村小姐妹一塊到家裏玩。

七八個小姑娘聚在一塊也不吵,全都用羨慕的眼神打量這間房。

家裏的條凳都被大丫搬過來了,只有林曉一人可以坐在床上。

有個小姑娘拿她們和林曉比,“你們的房間少了一張書桌和椅子。”

大丫笑著解釋,“曉曉有書桌和椅子是為了寫字,我和二丫又不需要寫字,所以我爹娘就沒給我們做。”

大家聽到林曉居然會寫字,不由驚奇地瞪圓眼睛,“曉曉,你識字啊?你又不能進城當掌櫃,識字有啥用啊?”

村裏的學堂並不是為科舉開的。

在村民們眼裏,科舉離他們太遠了,而識字進城當掌櫃,才是家長們對孩子最現實的期盼。

林曉忍俊不禁,歪了歪腦袋,“如果我識字,將來就不會被人騙了。”

接著她便講了一些小故事。

因為不識字,被人騙了賣身,最後白給人家幹了幾年活。

因為不識字,被壞人抓去頂了壯丁,最後死在戰場上,連屍體都不全。

因為不識字,嫁給掌櫃,對方嫌棄她不能幫忙算賬,在外面找了二房,對方將她壓制得死死地。

……

這樣的故事,她信手拈來,可這群孩子們哪聽過,一個個都聽呆了。

有幾個膽子小的姑娘當即就抹著淚道,“外面壞人太多了,我以後就待在村子裏,哪也不去。”

林曉心裏一塞,這才意識到自己光說壞處,沒說好處,反倒打退這些人的積極性。

於是她又趕緊講了幾個勵志故事。

因為識字,姑娘嫁到夫家,避免全家被壞人蒙騙,因此受全家人尊重,與夫君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因為識字,守了寡,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認真教導兒子,賺錢給兒子讀書考科舉,兒子終於出人頭地,她自己也當了官夫人。

因為識字,父母被人害死,她僥幸存活,卻並不氣餒,只身跑到京城為父鳴冤,最終為父沉冤昭雪。

……

勵志故事往往比悲劇更能鼓舞人心,這些孩子霎時就著了迷。

甚至有個孩子被故事中女主的堅性所感動,思及自己,一把握住林曉的手,兩眼放光,激動道,“曉曉,我也跟你識字吧。我也想識字。我也想像她那麽厲害。”

其他孩子性子靦腆,心裏也想學,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就只能巴巴望著林曉。

林曉點頭,“那當然好。”

孩子們齊齊松了一口氣,都為將來自己也能識字而雀躍。

只有個孩子為難道,“可是我們沒有紙筆。”

這七八個孩子在村裏的地位算是好的。

因為上頭有嫂子或是哥哥幫襯,不用天天在家幹活,時不時還能出來玩。

但是筆墨紙硯這種精貴東西,父母是絕不舍得買給她們的。

林曉擺手,“這個不難。咱們可以在地上寫啊。我每天教你們兩個字,你們就照著學,回去每天練上五十遍,要不了多久就能學會好多字了。”

孩子們也覺得這主意不錯,全都躍躍欲試,慫恿林曉現在就教她們識字。

於是這群孩子從房間出來,到空曠的地方,排排站,人手一根樹枝,等著林曉教。

林曉擔心她們三分鐘熱度,就提出每天傍晚出來半個時辰,她教他們識字,然後考教昨天學的內容,成績最差的那個明天要帶一把炒黃豆分給大夥。

但凡是個人,誰還能沒有點好勝心呢,於是大夥全都卯足了勁兒,認真跟著林曉識字。

剛開始林曉教一些簡單的字,大夥學得挺快。等後頭教難的,就有不少人寫錯。

於是從那天開始,這群孩子每天都有炒黃豆吃。

只是很快,林曉又面臨新的困難,等她教的字一多,她就發現前面教的東西,大夥很快又忘記了。

因為這群孩子們沒有書,沒辦法把前面學會的字反復溫習。而林曉也不可能每人送一本《三字經》。

林曉琢磨好幾天,終於叫她想到個好辦法。

她發現家家戶戶貼的春聯就有不少字,她可以先教春聯上的字。

孩子們要是忘了,只需要跑去再看一遍春聯,反復看上幾十遍,就怎麽都能記住。

這些女娃奇怪的舉動很快就被她們的兄弟姐妹知曉了。

剛開始他們嘲笑這些人異想天開。

可這群孩子跟著林曉也學了譏諷話,就反擊他們,“你們就是睜眼瞎,將來就算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