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頁)

可是她到底是個下人,身份有別,要是奶奶不領情,把她臭罵一頓,該怎麽辦?

她左右躊躇,沒想到人家又合好了,又是親親熱熱一家人。

範寡婦歡喜得不成,晚飯就給他們做了一桌好菜,還特地帶女兒出門,給這一家獨處的機會。

林滿堂和李秀琴深感範寡婦是個貼心人,可對唯一的女兒,就有些嫌棄了。

父母吵架,好不容易和好,她坐在這兒不覺得礙眼嗎?

嗯,電燈炮林曉絲毫沒有這個覺悟,自顧自顧吃個不停,心裏還感慨:今天的飯菜可豐盛啊,全都是她愛吃的。

她一筷夾一筷,絲毫沒有注意到,父母背著她互遞情意。

更看不到她父親為了討好母親,親自給她卷餅,甚至還給她剔除魚刺。

就是有些可惜,她起身時,剛好將她父親遞給母親的魚碗給頂掉了。

哐當一聲響。林滿堂從來沒有這麽嫌棄過女兒,這孩子都十八了,怎麽連點眼力見兒都沒有,好好的四方桌,她為啥非要坐在他倆中間呢?

可林曉沒給他開口的機會,她心虛,溜邊往外跑,“那個…我吃撐了,去外面消消食,你們吃吧。”

林滿堂大松一口氣,看著女兒走出家門。

李秀琴看著女兒背影,叮囑她天黑前回家,再轉過頭來,男人已經坐到她身邊,握住她的手,“來,秀琴,我給你夾。”

李秀琴老臉一紅,“作什麽怪。當心有人看見。”

雖然生氣,這欲拒還迎的神態,生活了半輩子的林滿堂哪能看不出來。

這夫妻倆甜甜蜜蜜了好幾日,直到了十月初十這天發生一件大事,兩人才恢復正常。

大嫂的娘家爹爹去了,本來劉鐵牛去世跟林滿堂沒什麽關系,他甚至都不需要去劉家走禮。

但是頭七過後,劉大嫂就鬧著要分家。

作為長子,劉大郎分七成家產,另兩個兒子一人分一成半。

兩個小的不幹了,本來這兩個就是讀書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分那麽點地,別說養家糊口,就連養他們自己都難。

這一家鬧得不成樣子,連累林福全好不容易得來的掙錢機會都沒了,天天跑過去拉架。

到最後,劉氏族長見他們這麽鬧下去也不是辦法,就命令劉二郎和劉三郎一家必須搬離祖宅,再鬧下去就上家法。

於是這兩人不再鬧了,可跟劉大郎的關系卻變得極為惡劣,甚至放言“今後老死不相往來”。

三人的母親葛淑英見三個兒子鬧得這麽僵,當然很傷心。

她老人家本就是個偏心的,覺得都是大兒子喪良心,非要跟弟弟們分家,才弄成這樣。

於是她不肯跟大兒和大兒媳住一塊,非要跟兩個小兒子住一塊。

這下子全村人對劉大郎都不滿起來。

之前無論劉大郎多占理,但是逼得親娘不肯跟他過,就是他不孝。劉大郎一家因此被村人指指點點,就連鳳菊談了一半的婚事也都告吹了。

劉大嫂因此事記恨婆婆,也開始破罐子破摔起來,好啊,你葛淑英不是說我不孝嗎。我還真就不孝了。

逢年過節的孝敬也沒了,以後你就跟你兩個兒子吃糠咽菜吧。

劉大郎是個軟耳朵,媳婦說啥就是啥,也不敢跟她對著幹,於是葛淑英的日子就真難過起來。

這兩個小兒子本來日子過得就不好,平白多了一個累贅,於是就開始言語擠兌老人。

到最後,葛淑英找到族長,告大兒子不孝。

這都不孝了,族長自然不能做事不管,將劉大郎夫妻倆叫過來。

劉大嫂也有話說,“不是我們不養,是我們給她好吃好喝的時候,她將東西全貼補兩個小叔子,然後到處跟村民說我們虐待她。族長,我不是不想孝順長輩,我是覺得我自己太虧。孝順老人是應該的,我們也確實孝順,但是她必須住在我們家。”

這婦人見識短淺,連裝面子都不屑。族長心裏暗罵蠢貨,他臉色陰沉看著劉大郎,“你就半點不顧兄弟情誼。你兩個弟弟就分那點地,又沒個謀生本領。你幫襯一下又怎麽了?”

劉大郎臉色漲得通紅,他不是不想幫襯,可他幫得起嗎?他自己還有三個孩子要養呢。而兩個弟弟早就成家了,分家也是按照族規來的。他沒有對不起兩個弟弟的地方。

劉大郎不說話,劉大嫂插嘴,“族長家大業大,自然說話好聽。可我們家有啥啊?這些年為供兩個小叔子讀書,我們逢年過節連個肉菜都沒有。可他們呢?卻連個童生都沒考上。我們說什麽了。他們對這個家一點貢獻都沒有。我怎麽就不顧兄弟情誼了?”

族長哪能跟個婆娘吵架,見對方說不通,就攆兩人出去,“行,你們去把親娘接回去,要是沒好好養,我肯定要把你們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