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2/3頁)

她這麽一說李秀琴也想起來。好像是閨女初二那回暑假,整晚熬夜看書,早上起來沒精打采。他們瞧著孩子緊張成那樣,就主動帶她出來松快。

林曉似是想起什麽,“爹,這個地方是不是一陣風過後,天氣就會變得火熱又很幹燥,就像幹蒸桑拿一樣?”

林滿堂點頭,“對,就是這樣。”

林曉嘆氣,“爹,我看你想帶領他們致富夠嗆。因為這邊的紅土寸草不生。我那時候來還是夏天,這兒也是光禿禿的,聽說森林覆蓋率不足百分之五。這邊叫幹熱河谷,因為風進不來,所以常年沒雨。”

林滿堂和李秀琴對視一眼,兩人都不明白幹熱河谷是啥。但是都聽明白了後世那些農業專家都搞不定,看來這兒的問題不小。

小船行駛一段距離,林曉回頭見爹娘面露難過,終於想起一事,“爹,我記得導遊跟我們說過,國家在這邊建了一個基地,好像種了三千畝酸角樹,都成活了,爹,你也可以試試。”

林滿堂眼前一亮,三千畝?這麽多地足夠養活這個縣的百姓了。

只是他下一秒又暗淡下去,整個重德縣平坦的地方很少,大部分都是山,想找到合適種植基地不是那麽容易的。首先他得去勘察,其次百姓得願意跟著他折騰。

他空口白牙讓百姓跟他到山上做活,這些人能願意嗎?

等大夥到了河岸,林曉下了船,看到這些衣衫襤褸的村民,心裏頗有些不是滋味兒。

太窮了,真的太窮了。她以為軍戶村已經夠窮了,沒想到還有一個地方比軍戶村還要窮。

這些村民們都赤著腳,好歹軍戶村再窮,也有草鞋穿呢。

“之前咱們看的那個通志,上面說是四千多人,可那是三年前的,這次我來了之後,發現登記在冊的百姓只有三千多人,壯勞力只有不到五百人。而且大部分還都去別地做活。”

麗水北面是蜀地,那邊山多地多,老百姓的日子還算過得去。許多壯勞力去蜀地當佃戶,幹個十來年,就在那邊落戶安家。重德縣的人口卻是越來越少了。

“爹,這條河再往前走是不是就是青海?”

林滿堂點頭,他小聲提醒女兒,“這兒不叫青海,叫蒙古。”

林曉眼前一亮,攥住她爹的胳膊,“爹,你知道嗎?麗水就是金沙江。”

林滿堂沒太當一回事。這古代稱呼與現代有出入也很正常。就比如金陵也是南京的古稱。

林曉見他不開竅,咬牙提醒了一聲,“金~沙~江?”

林滿堂沒聽懂閨女的潛台詞,金沙江咋啦?不就是個名字嗎?

不等林曉解釋,莊文帶著家裏那些小子來了。

李秀琴看到莊文還有些驚訝,拉著林滿堂的袖子,壓低聲音問,“你怎麽把他叫來了,他不是跟著同知大人嗎?”

林滿堂小聲解釋,“同知大人回家丁憂了。我剛好遇到他,就請他當了咱們後院管家。咱家不是正好缺個管家嗎。”

葛有福留在京城,他們家現在又沒了管家。確實缺個領頭人。

只是李秀琴用莊文到底有些不自在。畢竟當初在府城,他們家設宴款待,這些人就與他們生份了,處得也是相當不自在。

“莊文都來了?那莊虎和文青?”

“也一塊來了。”林滿堂知道她在介意什麽,“沒事兒,你就當個下屬來用。對他們態度和善一些。”

李秀琴點頭表示記下了。

說話的功夫,莊文已經到了跟前,看到她也是相當尊敬,上前恭恭敬敬行禮。

李秀琴抿了抿嘴,“不必客氣。”

林滿堂給大家介紹莊文身份,下人們齊齊拱手施禮,“莊管家。”

莊文招呼其他人上車。

這些下人也都聽他的,自發跟在後頭。

上了牛車,李秀琴掀開車簾看著莊文指揮得井井有條,心裏滿意,“不愧是跟著管家好些年,你瞧人家這做事利索勁兒。”

林滿堂頗有些好笑,“你現在不覺得不自在了?”

李秀琴無語,“我跟他只是認識,你們都不尷尬,我又有什麽尷尬的。”

她男人以前和莊文可是稱兄道弟的好兄弟。現在換成主仆,她擔心他會不自在。

“他們都能適應,咱們又有什麽不適應的。”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林曉把自己當隱形人,等他們說得差不多了,林曉突然扭頭沖她爹道,“爹?我跟你說金沙江的來歷吧?”

林滿堂總覺得他閨女這表情好像比剛才嚴肅許多,當下也不再跟媳婦扯閑篇,點頭,“你說吧,爹聽著呢。”

林曉輕咳了下嗓子,“金沙江以前有很多稱呼,比如三國時叫瀘水,後來又叫馬湖江、神川。後來,宋朝在江裏發現了沙金,從此改名叫金沙江,一直沿用上千年。”

林滿堂眼睛變得像兩盞燈泡那樣亮,他差點驚叫出聲,“啊?”這水裏居然有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