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2/3頁)

本來酸角林裏就不能長其他農作物,現在種牧草,哪怕一畝地只得兩百文,百姓也是願意幹的。左右這錢就跟白撿來的一樣。

一頭牛每天大概吃八斤青貯草料,一畝地至少能有五千斤青貯草料。那就相當於養一頭牛625天。一畝半的青貯草料足夠將一頭小牛犢喂到出欄。

百姓得兩百文,他們千裏迢迢從雲南府運到湖廣,就算翻八倍好了,每畝一千六百文,一畝半就是兩千四百文。一頭小牛犢大概在一兩吊,而出欄的牛大概在十八吊,刨除所有成本,還能賺八吊。絕對是穩賺不賠。

而且青貯草料至少能儲存兩個月,甚至一年。百姓、運輸隊以及買方都有得賺,這生意絕對能長久。

關青聽著林滿堂細細算一筆賬,他沉思良久,“大人,您只算了青貯草料的錢,可您忘了算油紙袋的錢啊。這油紙袋的錢比青貯草料都要貴。”

紙本來就很貴,更何況還加了一層油,說油紙袋比青貯草料貴一點都不誇張。

林滿堂摸摸下巴,這也難不倒他,“你可以跟那些百姓商量,讓他們將油紙袋好好保存,只要他們能將油紙袋完好無缺留下來,咱們可以高價回收。當然這個價格要比新的油紙袋低上幾文。”

關青眼前一亮,“這主意不錯。屬下這就去辦。”

接下來的事,林滿堂全部交由關青及底下小子們來辦。

跟他們來的這些小莊村人不可能一直閑著,聽到可以走鏢隊賺錢,大家也沒嫌棄辛苦,反倒很興奮。

林廣源秉持自主原則,讓大家過來他這邊登記,小莊村的人再加上下人合起來一共有六十個。

關青是個算賬的好手,“如果只靠牛車拉,需要太多時間,所以咱們分成兩段來完成。一段從這兒運到敘州,另一段從敘州坐船到湖廣或南直隸。一艘小的沙船可以載重二千石到三千石,咱們六十個人,第一次所有人都出發去敘州,最多也只能運六百石。咱們先在敘州租住宅子,然後留幾人看守。剩下的人再回來。往返四趟,湊足一船,再往東走,每停一處,就撒一處。這樣既可以節省開支,又可以讓大家多賺一些錢。”

敘州是屬於蜀地,他們只需要從蜀地買糧就好。從敘州往東,然後再從湖廣和南直隸帶回一些新鮮東西,絕對能大賺一筆。

別的不說,南直隸的筆墨紙硯天下聞名,知府大人要在各村開設學堂,就需要大量紙筆,他們運過來,絕對穩賺不賠。

關青讓關虎帶著胖子去重德縣買草籽,並且告訴重德縣縣令,讓他們下次用油紙袋裝青貯草料。到時候直接按照斤重付錢。

關虎領命而去。

其他人都忙開了,林滿堂也沒閑著,他徑直回了後院,告訴媳婦,他們明兒就去元陽縣。

說是一個省,可從府城到元陽全程要六百多裏,一天跑五十裏,也得要十來天。

李秀琴前世沒看過,這輩子想去圓夢,但她萬萬沒想到她男人竟然要把家裏兩個小不點也一塊帶去。

寶柱也就罷了,他現在快四歲,估計看到美景也能欣賞一下,可七七,她哪懂得這些?就為了看風景,來回折騰一個月,回頭半道上再生了病,那才是遭罪呢。

李秀琴不能忍,兩只眼珠子瞪他,0“你就不擔心孩子生病?”

林滿堂覺得她這想法不對,“孩子天天悶在家才會生病。你要讓她多跑跑。看看大自然的美景,心情也就舒暢。”

李秀琴翻了個白眼,“她一個孩子,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心情也不可能郁悶啊。”

話是這麽說,可林滿堂還是想一大家子一塊去,“沒事兒,有你這個大夫在,她肯定沒事的。”

李秀琴還是不同意,主要是雲南府道路顛簸,孩子受不了路上的苦。

這兩個就孩子問題吵起來了,各有各的道理,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

鬧到最後,林曉也不想去了,她本來就顛簸一個多月才從京城回來,這勁兒還沒緩過來,現在再出去遭一個月的罪,她不是有病嗎?再說她還要研究她的望遠鏡呢。

孩子都不去,兩個大人自然不去了。

林滿堂想了想,“要不然等路修好了,到時候咱們全家都去。”

李秀琴眼前一亮,“我看行。全部鋪上水泥路,馬車走著也不顛,再選個怡人的天氣,全家一塊旅遊多好。”

林滿堂自已也聽入迷了,“行,就這麽著吧。”

他們決定暫時不去五彩梯田看風景,林滿堂便要去鄉下看茶葉。

李秀琴想著在家無聊,便也帶著孩子一塊去,當天就回來,林曉則是待在書房研究她的望遠鏡。

李天應得她允許,也到書房四處觀看,當他看到書架上有許多羅盤書冊,好奇問道,“你想學占蔔?我教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