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3/3頁)

托爾金將自己創作《精靈寶鉆》《霍比特人》和《魔戒》的過程定義為“神話創作”(mythopoeia),與之相對,斯帕克沃斯基創作《獵魔人》系列接近於“民謠故事創作”。傑洛特為數不多的好友中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吟遊詩人丹德裏恩,對各種奇聞怪談如數家珍,而傑洛特在旅行過程中也聽聞了不少怪力亂神之事,字裏行間讀者應該不難發現很多故事的氣質十分接近東歐早期民間傳說。例如《勿以惡小》講述了黑暗版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斯氏標志性的黑色幽默讓人捧腹之余也唏噓不已,與其說這是他對傳統民間故事的後現代顛覆,毋寧說他試圖還民謠以原貌——《格林童話》的初版其實更接近斯氏在《獵魔人》中的演繹。

另一方面,不同於某些意圖營造距離感的奇幻作品,《獵魔人》還影射了許多當今社會現象。比如非人種族的境況令人聯想到資本主義國家移民和少數族裔問題,打著正義旗號卻不乏肮臟勾當的反抗組織讓人不得不想到恐怖主義,而一個叫柯維爾的極北國度,多年勵精圖治後一躍成為全大陸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並以優惠政策吸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和商人前來尋找新生活——簡直是現實世界中美國的翻版。

喬治·R.R.馬丁在《冰與火之歌》中讓人印象深刻地使用了多視點敘事方法,通過分布在維斯特洛及厄斯索斯大陸上不同角色的有限視角來營造一個宏觀、動態的世界。斯帕克沃斯基小說的主角雖是傑洛特,但也采用了類似方法,通過傑洛特及其他當事人富有主觀色彩的、模糊的、甚至不誠實的敘述,將《獵魔人》的世界和故事真相籠罩在雲遮霧繞之中——但讀者可以運用拼湊和比對這些“部分的真實”,自行推斷還原,這也令《獵魔人》有一種類似偵探懸疑小說的閱讀快感。

話不多說,聽到遠處的馬蹄聲了麽?讓我們拉開帷幕,靜候白狼傑洛特的到來!

王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