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換個角度看世界

當美國新銳奇幻作家彼得·V.布雷特發表了《魔印人》的續作《沙漠之矛》時,距離《魔印人》出版只有一年半的時間,評論界對於《沙漠之矛》的前景有些擔憂,畢竟對於很多一鳴驚人的新銳奇幻作家而言,第二本書其實是最難的一道坎。很多時候,作為一位新人作家,擁有一個好點子,一套好設定,寫出一本被讀者喜歡的處女作而一鳴驚人,這在奇幻文學興盛的美國並非什麽新鮮事。而在這個單行本奇幻越來越少,奇幻小說都在向系列化發展的時代,第二本書的難度無疑更具挑戰性:一方面讀者們都對於續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讀者對於處女作中的點子或者設定已經沒有新鮮感了。這些年,因為創意或者筆力不足,續作風評逐漸走低,繼而像流星般劃過的奇幻作家也不是一兩位了。對於布雷特而言,他也並非專業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在手機上創作,繼而被奇幻編輯發掘,加上兩本作品之間如此短的出版間隔,業界對於他籌劃中宏大的惡魔系列五部曲的質量表示擔憂也不足為奇。

事實上《沙漠之矛》的出版,奠定了布雷特作為當代奇幻文壇幾位領軍者之一的地位。當然,也許從評論上和銷量上來說,《沙漠之矛》相比《魔印人》是有些下降的,也有批評者說,同為第二卷的《沙漠之矛》,不如《智者之懼》出色。但是瑕不掩瑜,《沙漠之矛》還是繼承了《魔印人》嚴謹而明快的風格,成功地拓展了《魔印人》的世界設定,讓“惡魔”逐步走上了正軌。

在《沙漠之矛》中,作者布雷特增加了幾個新的POV人物視角,除了第一本中的三位主線人物亞倫、黎莎和羅傑之外,還增加了賈迪爾、阿邦以及瑞娜的視角,同時還有少數新登場的惡魔王子以及西莉雅(在瑞娜失神時)的視角。除了惡魔王子之外,其他幾位都是已經在《魔印人》中登場過的人物。本書名為《沙漠之矛》,人物的核心自然是前著中描述過的克拉西亞領袖賈迪爾。在本書的前半部分,采用倒述和回憶的方式,描述了賈迪爾的成長經歷,並且詳細描繪了克拉西亞獨特的風俗文化。曾經有看過英文版的朋友向我吐槽,第二卷有點無趣,看了三分之一了,都是賈迪爾的故事,各種設定看起來頭暈,而《魔印人》中廣受大家喜愛的主人公亞倫則遲遲沒有登場。我想在這個部分,作者也作了痛苦的抉擇,畢竟采用POV方式撰寫奇幻小說,相比傳統的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的方式,其優點就在於能夠用不同的視角來推動故事的發展,讓整個故事更加有血有肉。而克拉西亞的故事,在惡魔系列的續集中,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集中對作者設定的克拉西亞文化加以詳細且集中的描述。同時,對於賈迪爾的人物塑造也是很成功的。看過《魔印人》的人也許都感覺賈迪爾是個簡單的壞人或者小人,但是看過《沙漠之矛》之後也會明白賈迪爾並不是這麽單純的“壞人”——每個人物在環境的影響下會作出各自的決定,這方面作者並沒有作更多的善惡判定。

除了增加新的POV人物視角之外,《沙漠之矛》也在用穩健的幅度繼續拓展了提沙世界,人類的內戰,領主的政治鬥爭,“科學時代”的遺產,新的惡魔和地心魔域,這些劇情都在徐徐展開,並不斷向作者預設的奇幻世界推進。作者布雷特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並不是一個隨性寫作的作家,而是先有大綱,繼而逐漸展開並完善整篇小說,每個人物,每段情節,都做了認真的取舍。至少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在《沙漠之矛》中,作者的控制力還是非常優秀的,在展開很多設定的同時,繼續保持了情節的緊張刺激,讓人讀起來不乏味;並沒有陷入因劇情線索無限展開而導致的駕馭力不足的泥潭。這點相比於很多傳統的史詩奇幻作品,已經是個很大的進步。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本書的前半部分還是有些難讀,作為譯者也感覺很難翻,畢竟克拉西亞文化中有很多獨特的名詞,譯成中文也很拗口,讀者可以參考下本書附錄的克拉西亞詞匯表,看熟了之後就感覺沒有太大的障礙了。只要跨過了賈迪爾視角這部分,大家就會發現《沙漠之矛》的故事依然精彩;而賈迪爾部分對於後續精彩的故事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家會在“惡魔”系列的後續作品中品味出它的價值。《沙漠之矛》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續作,祝大家可以繼續享受“魔印人”的世界。

最後,我要感謝在《魔印人》出版後給予很多支持和鼓勵的讀者,同時也要感謝很多對《魔印人》的翻譯提出了寶貴意見的朋友,這些都是我繼續精益求精,將“魔印人”系列繼續下去的支持和動力。開卷有益,希望大家在《沙漠之矛》中同樣有所享受,抑或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