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14頁)

然而,崔托格卻公開宣布,他們對北方不感興趣。根據王家法理學者的看法,現行的法律是相互作用的,既然柯維爾對王室不承擔義務,王室也無需向柯維爾提供援助。尤其柯維爾也從未請求過援助。

與此同時,經歷戰爭的多次洗禮之後,柯維爾和波維斯變得越來越強大,只是明白這事的人寥寥無幾。國力提升最明顯的征兆,便是出口貿易額越來越多。過去數十年裏,人們總說“柯維爾唯一的財富便是沙子和海水”,但等到食鹽工廠出現之後,這句玩笑便不再是玩笑了:柯維爾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玻璃與食鹽市場。

盡管數以萬計的人開始使用印有柯維爾工廠標志的玻璃容器,又用波維斯生產的食鹽給湯調味,但在人們的印象中,那裏仍是個偏僻、遙遠、環境惡劣又充滿敵意的國度。

在瑞達尼亞和科德溫,有人會用“滾去波維斯或柯維爾”替代“下地獄吧”。師傅會對不聽話的學徒說:“如果你不喜歡我,就滾去柯維爾吧,沒人攔著你。”教授會這樣訓斥不守規矩的學生:“別把柯維爾的禮節搬到這兒來!”農民的兒子批評祖輩的犁地和休耕制度時,往往也會遭到回擊:“你這麽有本事,幹嗎不去波維斯啊?”

總之,誰不喜歡傳統,誰就可以滾去柯維爾和波維斯,反正沒人攔著你。

這些話聽多了,人們漸漸意識到,通往柯維爾和波維斯的道路確實暢通無阻。於是,第二撥前往北方的移民潮開始了。跟前一次一樣,這次的移民也是對現狀不滿,渴望得到更多東西的人們。只是這一次,他們不光是沒有地產、無家可歸的冒險者。

在前往北方的人中,有堅持所謂的“不現實”與“瘋狂”理論的科學家。有堅信自己能打破主流觀點的窠臼,制造出革命性新機械與新設備的工程師和發明家。有認為用魔法建造堤壩並非瀆神的巫師。有認為謀求利潤不分國境,必須摒棄故步自封思想與短淺目光的商人。還有聽信了別人的說法,認為不毛之地也能化為良田,在北方氣候下也能大量養殖牲畜的農夫和農場主們。

去北方的還有礦工和地質學者。他們認為,柯維爾荒無人煙的群山和丘陵就是確鑿的證據——既然外表如此貧瘠,那麽內部肯定潛藏著寶藏。因為大自然一向以平衡著稱嘛。

那裏的確潛藏著寶藏。

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柯維爾利用礦產資源得到的利益超過了瑞達尼亞、亞甸和科德溫三國的總和,這裏開采和加工的鐵礦石產業僅次於瑪哈坎。然而,即便瑪哈坎也要進口柯維爾的貴重金屬,用以制造合金。柯維爾和波維斯的銀、鎳、鉛、錫與鋅礦石的開采量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銅礦石與天然銅的開采量則是二分之一,錳、鉻、鈦和鎢礦石是四分之三,那些只以純粹形態存在的金屬——包括鉑、鐵金和阻魔金——的開采量也同樣達到了四分之三。

黃金的開采量更在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憑借這些黃金,柯維爾和波維斯買下了北方無法種植或養殖的一切,以及柯維爾和波維斯不會生產的一切。後者不是因為某些主觀或者客觀條件限制,純粹是因為利潤不夠豐厚。柯維爾和波維斯的手藝人,還有那些背著行李遠道而來的年輕人,如今的收入是瑞達尼亞或泰莫利亞的同行的四倍之多。

柯維爾開始與全世界貿易往來,還想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但事與願違。

瑞達尼亞國王換成了拉多維德三世,其人繼承了偉大的曾祖父拉多維德大帝的名號、狡猾與貪婪。他被溜須拍馬之輩稱為“無畏者”,又被其他人稱為“紅王”。他注意到一件他的祖先們都忽略的事實:既然柯維爾的生意做得如此之大,為什麽瑞達尼亞卻見不到一個銅子兒?柯維爾只是個無足輕重的爵領,是臣屬國,是瑞達尼亞王冠上一顆小小的明珠。作為臣屬,柯維爾也該侍奉自己的君主了!

良機很快到來,瑞達尼亞與亞甸發生了邊境沖突,地點一如既往是在龐塔爾山谷。拉多維德三世決定出動軍隊,並開始進行必要的準備。他制定了戰時的特別稅法,稱之為“龐塔爾什一稅”,要求所有國民和臣屬國都必須繳納稅金,沒有例外,包括柯維爾。紅發國王不禁摩拳擦掌,柯維爾收入的十分之一可不是小數目!

瑞達尼亞的信使團去了龐德·維尼斯——在人們印象裏,那不過是座木頭柵欄的小村子。等他們回到國王身邊,卻帶回了令人震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