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人頭

隨著楚良手中火光的移動,墓室之中一些被遮蓋的東西漸漸呈現出來。

跳動的火光之中,只見一個個人頭在楚良的四面八方出現。

這些人頭面上的表情都十分平靜,雙目緊閉,仿佛正在睡覺一樣。

但是由於歲月的影響,使得這些人頭皮革難免失去水分發皺或者收縮,故而使得人頭的原本平靜的表情顯得格外古怪。

楚良一眼望去,起碼有幾百個人頭就這樣密密麻麻漂浮在他的周圍。

當楚良用火光湊近之後才發現這些人頭並非能夠漂浮,而是有一根表面塗著紅色顏料的金屬線從墓室頂部垂下釘入人頭頭頂,將人頭懸掛在黑暗中,故而才使得這些人頭乍一眼看仿佛是在漂浮一樣。

人頭的數量太多,使得這個墓室之中的空間基本上被這些懸掛的人頭所占據。

楚良看著這些人頭,不由得皺眉:

“這算什麽?某種人頭祭祀?”

在古人的觀念之中,人頭是靈魂寄生在肉體中的主要容器。

因此關於人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信仰和特殊的祭祀活動。

在楚良前世一些少數民族之中,存在這一種特殊的祭祀,叫做獵頭祭祀。

北方的匈奴之中就有專門獵取人頭,利用人頭制作酒器的習俗。這種人頭骨飲器是匈奴人重要的祭祀品,尤其是在結盟立誓的時候不可或缺。匈奴人就曾經有月氏王的頭蓋骨飲器,和漢朝將領締結和平盟約。

而乃南方地區,獵頭祭祀又有不同。

獵頭祭祀是南方當地不少民族宗教祭祀中的一種最高獻祭活動,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年春播前進行以武裝出征的方法獵取人的頭顱來祭祀主宰萬物的神靈,從而祈禱能夠得到豐收。

這種獵頭祭祀並非專砍某些人的頭,既非只砍漢人的頭,也非只砍仇家的腦袋,在獵取人頭的時候除了不惹有勢力者、不動熟人外,其實沒多少挑選。

當獵頭族們開始行動時,為了達到目的又避免自己損傷,所以大多采用偷獵路人之法,也說不上什麽英雄豪邁和神秘,不過是南方巫鬼文化中的生存之道罷了。

所幸的是隨著解放之後,某偉人覺得這種習俗太過殘忍,於是在偉人批示之下,有獵頭習俗的民族開始使用牛頭來取代人頭,這才使得這種延續了漫長歲月的血腥祭祀得以在龍之國度終結。

此時墓室之中懸掛的這些人頭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和人頭祭祀有關,但是卻讓楚良感覺十分不舒服。

楚良伸出手抓住面前的一顆人頭,然而觸手的感覺卻讓楚良微微驚異:

“咦,這些人頭不對勁!”

楚良捏住人頭,卻根本觸摸不到人頭裏頭的骨骼,並且人頭輕得不同尋常,仿佛是空心的。

當即楚良用手撕開人頭的面皮,才終於發現裏頭竟然是中空的。所謂的人頭,根本僅僅只是最外頭的一張人皮,而裏頭的骨骼血肉早已經被取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金屬編織的支架,能夠支撐起外頭這張人皮保持人頭的模樣。

“這東西,用來代表鬼祈福嗎?”

楚良不由得想到了古書記載之上,一些特定人群的習俗。

《魏書·獠傳》有記載:“獠者,蓋南蠻之別種,自漢中達於邛窄川洞之間,所在皆有。種類甚多,散居山谷,略無氏族之別。又無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所殺之人,美鬢髯者必剝其面皮,籠之於竹,及燥,號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

這也就是說在古時候有的地方的居民,會在被他們殺死的人之中挑選胡須長的很好的人,然後將他臉上的皮剝下蒙在編織的竹條上將其晾幹,制作成為一盞人面燈籠。

這種人面燈籠被叫做“鬼”,人面會敲打銅鼓跳著舞蹈,祈求鬼能夠給他們帶來健康、富足和平安。

這種習俗,常發生在食人族、獵頭族等特殊族群之中。

《太平寰宇記》卷一六七欽州風俗條也說:“僚子專欲吃人,得一人頭,即得多婦。”。如《墨子·魯問》記載:“楚之南,有啖人之國。”。《楚辭·招魂》也說:“魂兮歸來,南方不可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等等。

如今楚良手中的這個怪異人頭,也不知道是不是和這種習俗類似。

只不過讓楚良感到驚異的是,這種人皮燈籠蒙的皮卻並非僅僅只是臉皮,而是連頭皮和頸皮都一整塊完整地剝取,絲毫無損。只有在脖頸斷口處才不可避免地有破口,不過脖頸處皮革的斷口也被人認真精細地用金屬絲線縫合。

楚良看了一陣,也沒發現這種人頭燈籠懸掛滿墓室,究竟是有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