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呂小雲(第3/4頁)

“族裏突然要選拔少年英才,充入暗衛,看來,能夠挖掘出不少以前沒有發現的人才。”

“那是當然,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便是一母所生,也有自自稟性,更何況是各家各支的子弟?過去我們以為族裏早已沒有遺賢,如今看來,卻是還有許多被埋沒的天才。”

“世祖英明啊,此舉雖然靡費甚巨,但若改成定例,必定能夠改變許多子弟的人生,使得有本事的人才,能夠出人頭地。”

坐在中間的一名武官捋須笑道:“各位,似乎說遠了,現在時辰已經差不多,還是開始選拔吧,金蟬峰那邊有標準的考核行文,據說還是世祖向老祖請教過,由老祖聖裁,我們要做的,倒也簡單,依章行事便是了。”

“也是,現在時辰快到,快召將士們集合,搖籌分號。”

將令一下,校場中的將士們,頓時協助州府官吏行動起來,把來自各郡縣,鄉鎮的武堂子弟分成一個又一個小隊,然後宣布考核內容。

與呂小雲等人猜測的差不多,第一關要進行的,是基礎的武道修為,共有舉石,弓馬,演武三項,其中,演武又可分為自演與任選一名軍中將士對演,由考核武官評判。

第二關,卻是每二十人為一組,闖蕩百人陣,由於百人陣難度過大,並不強求這些年輕子弟能夠完全擊敗對方,更不需要生死相搏,只需要取得陣中指定旗幟即可。

至於第三關,當然是策論答辯,當著各位武官大人和武道宗師的面,辯論經義,探討武學。

這一關看似與實力無關,其實卻是最為重要,因為各位武官和武道宗師,都有投票否決考生的權力,若是武道出了偏差,或者被認為心性不足,還需歷練,即使通過了前兩關,也容易被刷下來,而相反,如果在這一關獲得了眾考官的一致認可,也有可能被特別召選。

連過三關,便算是通過了,有資格上京參加另外的遴選,而淘汰者,由州府發放差旅費用,另隨驛站車船各返原籍。

這與平常武舉的內容差不多,眾武堂子弟當中,也是有不少參加過武舉,考取了功名的,對這些自然熟悉,於是毫無疑義,很快便進入了狀態。

……

呂小雲這一次運氣不錯,演武之時靈感忽至,耍了一套家中祖傳的百戰刀法,竟是超出了平常水平,直有十二分水準,然後在第二關分組之時,與同郡的幾名年輕高手結伴。

開考之前,呂小雲提議道:“論軍陣廝殺,我們這些武堂子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如同軍中老卒一般慣熟,難免要吃大虧,依我看,倒不如各自五人搭夥,伺機奪旗。”

“這個主意好,我看不如就這樣好了。”分到一起的年輕高手意外地看了呂小雲一眼,只覺得這個家夥平時不顯山露水,關鍵時刻,倒是挺有主意。

眾人贊同,馬上便行動起來。

眾人這計策雖然簡單,但卻巧妙地揚長避短,憑著三五人嫻熟的配合,各自沖陣,激戰了一刻時有余,終於讓隊中一名後天六成的青年抓住機會,一躍跳上高台,摘下了旗幟。

一旁監守的考官見此,立刻宣布,這一組通過。

呂小雲並不知道,他們通過這兩關之後,各自表現優異者,已經被暗中關注了,而表現平庸之人,即使通過了,也仍存著被刷下去的可能。

他是屬於被暗中關注之人,因為他進入這校場之後,兩次偶然的表現,已經入了考官法眼,又恰好發揮超常,得了個“功底紮實,機敏細心”的評語。

接下來的第三關,自然是無驚無險便通過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這一場中,有幾名呂小雲認識的同屆子弟被淘汰了,他們趁著中途休息的機會,難過地與呂小雲等人告別。

“我們要回去了,這次落選,也不知會不會影響明年的武舉。”

“唉,我還想趁著這次機會表現一番,撈個忠勇校尉當當,卻不曾想,與真正的老兵一交手,便把戰刀脫了手,真是丟臉死了,看來我的武藝不精,還有許多需要磨煉的地方。”

“小雲哥,恭喜你們……”

各人自說自話,找相熟的人嘮叨了一番,心裏都知道,這次分別,恐怕要好多年以後才能相見了。

但他們卻不曾料到,呂陽征召暗衛另有用處,在場的不少人,是終究未再有機會相見,許多人背井離鄉,從此在異域展開新的人生。後來還是呂祈感念這些暗衛不易,盡可能地派人將他們的親屬家人遷了過來。

但這麽做,也同樣有不少無法搬遷的關系,離別之苦,不可避免地降臨在眾人身上。

等宣布完考核結果,眾人回到驛站,又等了幾天,便有州牧親自宴請他們,進行送別,眾人由此而轉入上京,等待更進一步的考核和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