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三杯送行,梟雄落幕(第3/3頁)

曹操將最後一句,反復吟誦三遍,然後霍然起身,嗆啷一聲,倚天劍出鞘。

白曉文猛然回頭。

曹操指著白曉文,厲聲說道:“你一定要一統天下,結束戰亂!”

白曉文點頭。

曹操橫劍,在脖頸之中一劃。

一代梟雄,魂歸地府!

曹操的自刎,其實白曉文也猜到了。最後的送行二字,已經確鑿無疑。

白曉文就算親手殺曹操,也拿不到什麽有價值的寶箱,不如成全他,還能收獲一波形象分。

大一統級別的戰隊,對於一個黃金寶箱,其實是不怎麽在乎的,比如白曉文,更看重的是在三國位面大一統的“勢”。

白曉文打開了曹操臨死前給他的黃布包袱。

裏面有一方玉印,還有一封寫好的信件,封面上寫的是“遺命絕筆,交予吾兒丕、植、彰、沖。天下人皆可共覽”。

這封信,並沒有火漆封口。顯然,曹操相當坦蕩,不封口就是任由他人查閱。

既然寫了天下人可共覽,白曉文當然先睹為快,他取出信件拆閱,看了一遍,不禁心生唏噓。

曹操留下這封遺命,原來是讓他的幾個兒子投降,措辭嚴厲。誰要是不聽從,就不是他的兒子。

這樣的遺命,在漢末還是很有分量的。

白曉文嘆了口氣,曹操用生命證明了,他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梟雄。

留下這樣的遺命,其實也並不奇怪。

曹操的文臣武將,其實已經沒剩下多少了。以曹操的能力,率領眾多文臣猛將,出動大軍都沒打過白曉文,他留下的幾個兒子,就更不是個兒。

依托城池堅守,也就是拖延一段時間,最終難免城破人亡。

讓幾個兒子投降,一方面能博得白曉文——也就是袁熙的寬容,至少做個富家翁不成問題,運氣好還能得到封賞;更主要的是,可以保存北方中原的元氣。

或許有人覺得,曹操一直頑抗到了最後,和這封遺命互相矛盾。早知如此,投降就是了。

其實這並不矛盾,這才是曹操。

曹操很聰明,知道白曉文不會讓他活著。所以自始至終,連一句投降的話都沒有說。他也很理智,知道自己的死,能夠最大程度地讓四個兒子活命。

曹操很自私,堅持到最後一刻,發動所有百姓民兵幫他守城,平添幾千死傷,直到徹底沒有希望才放棄。

曹操很大氣,輸得起,所以留下這封遺命,將統一天下的志向,托付給了白曉文。

自私和大氣,並不矛盾,這正是曹操這個人的復雜之處。

“曹操啊曹操,你的心思很好,如果你的四個兒子投降,我一定不會傷害他們性命。不過,你的幾個兒子,會甘心遵從遺命,選擇投降麽?”

白曉文收起了黃布包袱,微微搖頭。如果四個兒子想反抗的話,完全可以說這封遺命是假的。

所以,白曉文還是要調集大軍,乘勝進軍河南,給曹丕等人施加足夠的壓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