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三方角力(第2/3頁)

劉備、龐統若有所思,隨後挽留張松,在葭萌關小住幾日。

張松推辭道:“吾主劉璋,還在等待回書,難以久留。”

劉備握著張松的手,潸然淚下:“我與別駕一見如故,奈何不得緣分!天色已晚,請別駕在關內小住一夜,明日再走不遲。”

張松見到劉備都哭了,趕緊應允,心中倒也頗為感慨,劉備寬仁愛士,賢名果然不虛。

當晚劉備設宴,款待張松,席間極盡熱絡。

兩人言語投機,劉備便邀請張松,秉燭夜話,抵足而眠。

翌日清晨,張松告辭。劉備帶著龐統、徐庶、趙雲、關羽等人,連送十裏,還執著張松之手,依依不舍。

張松道:“皇叔不要再送了,守關要緊。”

劉備嘆道:“我與永年(指張松)一見如故。今日向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說話間,又是淚沾衣襟。

張松感動地說道:

“松也想早晚侍奉皇叔左右,只恨沒有機會。若蒙皇叔不棄,松有一言:荊州乃是要害之地,北有袁熙,東有孫策,不是能夠立足基業的地方。益州民殷國富,高祖因之而成帝業,皇叔不如取益州為家,待天下有變,則揮師入中原,匡扶漢室,天下幸甚。”

說話間,張松便送上了西川地理圖本。

劉備聽了,便說:“備安敢如此?劉季玉在蜀中,已歷兩代,恩澤廣被。”

龐統說道:“主公乃是大漢皇叔,反不能占據州郡?袁熙漢之蟊賊,卻恃強侵占疆土,天下有識之士,誰能容忍。”

劉備又制止龐統,再三謙遜,比如和劉璋同宗,不忍奪同宗基業等等。

張松說道:“皇叔,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劉璋暗弱,不足以守土;皇叔取而代之,在成就大業之時,若念他貢獻基業有功,封為國公、王侯,也是報之以義,有何負信呢?”

劉備恍然說道:“別駕金石之論,備當銘記肺腑。”

……

張松這才返回成都。

見到劉璋,張松又換了一番說辭。

劉璋問起袁熙的口風,張松呈上回書,說道:“燕國公有言,西川僻遠,不願勞師遠征。主公只需年年納貢於朝廷,自然相安無事,還會封主公為西川侯,世代永鎮益州。”

劉璋看過回信,大喜說道:“納貢又有何難?我之前沒有向鄴都朝廷納貢,只是因為有張魯作梗,加上各州諸侯割據,道路不通而已。現在燕公已經蕩平北方,又滅了張魯,道路俱通,本就該納貢稱臣。”

說罷,劉璋重賞張松。

張松謝恩之後又說道:“主公之前邀請劉備入川,只為抵禦張魯;現在張魯已平,燕公又沒有取西川之意,主公應該早日逐走劉備,以免養虎遺患。”

劉璋猶豫道:“玄德和我是同宗。起初有事請他來,現在無事便要趕走,難免被人說我涼薄。”

旁邊有人說道:“主公此言極是。況且燕公袁熙,說是退兵,誰知真假?若是逐走劉備,袁熙當真殺過來,再請他就難了。”

張松心中一驚,急忙看去,說話之人乃是主簿黃權。

其實在演義之中,黃權是反對請劉備入川的,曾經“折齒而諫”。

但此一時、彼一時,兩者形勢不同。當時劉璋面對的敵人是張魯,根本威脅不到西川,只是疥癬之疾;現在面對的是袁熙,是虎狼大害,完全有能力打下西川的。

所以,黃權才勸諫劉璋,不要輕易趕走劉備。

旁邊又有一人說道:“劉備在川中,也是心腹大患。主公不妨暫緩數日,觀看燕公動靜;若是班師回朝,則真無收川之意,可逐走劉備;若是燕公停留漢中不去,那就是有攻我之心,再商議對策不遲。”

張松再看,這次說話的是益州從事,名叫王累。

基本上忠於劉璋的文臣,也就黃權、王累等人,其他人都是沉默不語。

劉璋詢問張松:“你覺得該怎麽做?”

張松道:“從事王累,乃是老成謀國之言,不急不緩,可以行之。”

劉璋也喜歡這樣的中庸之法,便下令派遣偵騎,查探漢中動靜。

張松回家之後,恰逢法正、孟達來訪。

張松與兩人密議,說道:“此前以為劉備是明主,世間少有;今次去了漢中,見到燕公袁熙,才知道什麽是雄主!以我看來,燕公早晚統一天下。我等合將益州,獻於燕公。”

法正笑道:“能讓你張永年如此推崇,燕公必有過人之能。”

孟達道:“我也久聞燕公大名,掃平曹氏、西涼,踏平烏桓,武功威震海內。少年得志,還能如此尊賢愛士,真天命之主,我也有心從之。”

三人大笑,徹夜聚飲商議。

……

不幾日,劉璋派出的偵騎有了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