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伏擊

一般來說,在國產神劇中,劇情都會這樣發展:

“快走!”

“我不走!”

“走啊!”

“不,要死一起死!”

然後敵人很默契地給這對亡命鴛鴦(兄弟?)足夠長的對話時間,來渲染其中一人犧牲的悲壯,最後另一人不得不逃走。

好在,孫策是個有決斷的人,並沒有上演什麽“我不走”之類的戲份,而是環視戰場,大聲說了一句:

“諸君若不能逃,可以投降!”

說完這一句,孫策拼著挨張繡一槍,虛晃一槍逼退龐德,轉身就走,毫不留戀。

狂暴狀態下,孫策跑的飛快。

趙雲策馬疾追,龐德、張繡也意圖追擊。

白曉文高聲說道:“不必追了!”

團戰最忌諱的就是看到逃跑的殘血人頭,就死命追過去,結果正面的團戰打輸。

因為逃跑的殘血,和己方追逐的優勢兵力,某種意義上形成了兌子。

白曉文可不想孫策兌掉趙雲、龐德、張繡等三名領主。雖說袁軍剩余的兵力也足以擊潰江東軍,但難免會增加很多漏網之魚,被他們成功逃跑。

而且,人家孫策是有狂暴狀態的,受傷硬直度大幅降低,而且移動速度提升20%,很難追的上。

趙雲等三名將領留下,潰散的江東軍,就更加沒戲了。

李淑儀已經將周瑜打成了重傷狀態,再來幾劍就能完成斬殺。

不過李淑儀還是在隊伍頻道裏多問了一句:“殺周瑜賺不賺?”

白曉文(隊伍頻道):“從大一統貢獻來看,對一名敵將,招降得到的評價和貢獻度最高,生擒的貢獻次之,擊殺的貢獻最低。這是由難度決定的。但是殺了周瑜,或許能夠得到一個縮水版暗金寶箱。”

這是白曉文咨詢靈界規則後得出的答案。

因為生擒活捉一名敵將的難度,要比擊殺高一些;勸降則是在生擒的基礎上,難度會更高一些。靈界規則給出大一統戰爭貢獻的原則就是難度越高,貢獻越大。

停頓了一下,白曉文說道:

“我建議活捉周瑜。剛剛殺太史慈,是因為戰爭的勝負還沒有見分曉;現在孫策已經逃走,江東軍隊完全潰敗。周瑜是被徐晃打傷的,先不說是否會掉落寶箱,就算掉了也是縮水箱,不如給你增加一些大一統貢獻。”

生擒的大一統貢獻,會落在李淑儀的頭上。如果能招降,那麽招降的這部分大一統貢獻,就會落在白曉文的頭上。當然,周瑜基本上不太可能投降就是了。

李淑儀醒悟,便讓親兵上前,把重傷的周瑜活捉。

江東其余各將,如甘寧、蔣欽、丁奉等人,和白曉文麾下的大將戰鬥,也基本上都是力竭被擒。

只有黃蓋帶著一部親兵,力戰突圍而走,算是漏網之魚。

白曉文率軍打掃戰場,重賞將士。眾將士齊唱凱歌,在白曉文的指揮下,徑奔柴桑而去。

白曉文也派人開動樓船,往江北接其余袁軍部隊過江,然後留下張遼所部,屯於三江口,接應後續部隊。

這只是白曉文的三萬先頭部隊。等到後續的六七萬大軍到來,十萬大軍就可以橫掃江南。

這裏要提一下,長江在江夏郡,有一段是向北流淌;後續到了鄱陽郡才向東。

所以孫策的地盤,稱之為“江東”是可以的,與荊州一西一東對應;稱之為“江南”也是可以的,與淮南(揚州北部)、徐州一北一南對應。

趙雲婉拒了賞賜,對白曉文說道:“不要賞賜,願燕王不負前約。”

白曉文心中嘆息,大為不舍。

他和趙雲的約定,就是以劉關張三兄弟的命,換趙雲一次出手。

原本白曉文想以此讓趙雲歸順,不過被趙雲拒絕,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

看上去這交易很不公平,不過白曉文本就不想殺關羽,如此一來也就沒有什麽虧不虧的說法了。

白曉文的計劃就是利用趙雲的這次出手機會,平定江南。

平定之後,招不招降趙雲,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天下即將歸為一統,猛將的重要性無限降低——尤其是對於白曉文的覺醒者身份而言。

招降趙雲,只能滿足名將收集癖,但白曉文並沒有這一癖好。

白曉文便說道:“君子一言,重於九鼎。子龍不必著急,等到平定江南之後,孤自然會履約。”

……

孫策帶著殘部幾十人,向東方逃遁,那是吳郡方向。

吳郡是孫策的首府,積儲了不少錢糧。

吳郡也是大郡,人口繁盛,就地征兵,也能征得不少兵馬。

雖然大敗,但孫策的雄心未滅。

來到一處山麓,林木繁盛之地,忽然孫策的戰馬噴了兩個響鼻。

孫策勒馬,遙望前方地形起伏,山巒之間雲遮霧罩,心中生疑:“這是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