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6章 考古學家(第3/3頁)

“快了,快了,造紙術的生產工藝已經基本成形,只是用草秸制造出來的草紙,太軟太薄,不適合作為書籍記載,現在正在嘗試其他材料,據說效果不錯,相信年後就有結果,一旦制作出成品,將會第一時間送一部分過來,先生盡管放心。”

深知蘭溪梨秉性的肖恩,在來之前,專門到造紙作坊轉悠了一圈,了解了一下進度。

歷時兩年半,當年這個只有一個小隊研究人員的小作坊,已經成為了擁有兩個百人衛的大作坊,生產工藝也從最初的十幾道,變成了現在的上百道,從最初的水草、麥秸稈開始,到現在的木料原漿,生生的將紙張懟了出來。

萬事開頭難,剛剛投入建設的時候,除了肖恩一知半解外,那些精挑細選出來的士兵,都是一頭霧水,只能按照肖恩所說的大體方向,摸索進行。

比如將水草、麥秸稈、木材碾碎了,磨成漿,進行過濾涼制,制成可以書寫的紙張。

但是怎麽個碾碎法?

怎麽磨漿?

怎麽過濾涼制?

用什麽樣的工具?

稠度掌握到什麽程度?

這些一概不知,肖恩前世又沒有在造紙廠幹過,就算幹過,基本也沒有什麽可參考價值,因為肖恩前世早就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那些現代化的生產機器,同樣也無能為力。

在這種沒有任何參考資料情況下,一切從頭開始,其中經歷的種種嘗試、種種磨難,不足為外人道,最初的那一個小隊研究人員,都快把自己的頭熬白了。

但是當第一張比做工最粗糙拙劣的麻布,還要稀疏的紙張造出來的時候,那種興奮也不是常人所能體會到的。

因為其中的寓意重大,不光他們距離成功更近了一步,也代表他們的方向沒有錯,前期的人力物力沒有白費。

能夠入選這種核心部門科研人員的,百分之九十九是跟隨肖恩身邊學習過的少年軍,因為只有一定學識的人,才能進行這種研發工作,若是換成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山民,別說遇到問題主動開動腦子解決問題,就連照著葫蘆畫瓢,都有可能給你畫出一王八來。

接受過一定基礎教育的人,不一定都是聰明人,沒有接受過學習的人,不一定都是笨蛋。

但是接受過一定基礎教育的人,比文盲腦子要靈活是必然的。

真心講,即便是這些精挑細選出來的科研人員,在肖恩的眼中,比前世大字不識一個的老農強不了多少,因為後者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耳聽目染也會知道不少東西——電視、廣播、扯淡閑聊都在無形中傳播著知識,只是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遠沒有肖恩被扔到一個完全封閉世界,感觸那麽深。

但是矬子裏拔將軍,他們已經是肖恩手中最優秀的人才了,即便是放在阿沙恩大陸,術士聯盟的大學士,肖恩沒有見過,不敢妄自比較,但是就在曼育軍領一個冬季的所見所聞來看,他們已經能夠排進前列。

整體大環境如此,想要人才,還需自己一點一點培養才成,而想要大規模普及教育,紙張又是其中的基礎,反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好在他們用兩年半時間,磨出了一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