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5章 各出奇謀(第2/4頁)

安迪斯長弓就算是再強悍,那也改變不了自身是弓箭的事實,力量終歸有限,不可能擁有攻城弩一樣的穿透能力。

再說了,面對數十公分厚的原木墻,就算是攻城弩也無能為力。

金斯利家族雖然不在乎這些炮灰的死活,但是能夠減少他們的死亡可能,還是盡可能減少的,畢竟炮灰數量也是有限的,能省點用就省點用。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永夜軍領對於金斯利家族的堆土攻城並不是毫無辦法。

兄弟港不光有大量的安迪斯長弓手,同時還有數量眾多的守城器械。

受肖恩影響,永夜軍領從一開始就無比注重對攻城器械的研究,尤其是附屬工兵團更是將塔防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兄弟港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這種戰術自然發揮到了極致。

那數以百計的塔樓投石機就是最好證明。

塔樓投石車的真正官方稱呼為雲霄投石車。

聽名字就知道,永夜軍領在投石車方面,已經擁有了相對明確的等級劃分。

不過為了好記,永夜軍領也沒有給它們起太過繁瑣的名字,就是以通俗易懂的小型、中型、大型投石機命名,只有雲霄投石車這種非常規的超巨型,才擁有自己的名字。

兄弟城城墻上和城墻內部擺放的投石機數量,多的讓人頭皮發麻。

先前之所以沒有動用,那是因為單憑長弓手就已經足夠了,不值得浪費多余火力。

安迪斯長弓無能為力,就輪到它們出馬發威。

經過校正試射後,十幾公斤到幾十公斤不等的石塊,帶著尖銳呼嘯,砸在金斯利家族的防禦工事上。

土石崩裂,碎木四飛。

一旦不慎被其崩到,就有可能隨之殞命。

永夜軍領的投石車精準的可怕,一旦校準,十之一二能砸中直徑過三米的同一目標。

問題並不在投石車上,而是在投石上。

這些投石並不是隨意撿來的石頭,而是在爐窖中燒制的,形狀、重量,有相應的標準,相差無幾。

拋投出來之後,不穩定因素減少了很多,準確率自然大幅度提升。

轟炸密度同樣可怕的嚇人。

持續不斷的轟炸之下,就算是再堅固的防禦設施,那也得有砸爛的時候。

更何況金斯利家族一開始粗制濫造的防禦盾墻十分一般,首次制作的、最堅固的那一張,也沒能扛過兩個小時,這還是將永夜軍領一開始的投石車校正時間包含在內。

後續修繕制造的,雖然在不停加厚,也很難扛過四個小時。

活人不會被尿憋死。

很快金斯利家族便調整了策略。

不再將防禦工事擺在明處,而是擺到了推進土墻的內部。

換句話說。

金斯利家族利用各種支撐柱,構建了一條隧道,然後不停在隧道外面埋土,一點一點的往兄弟港方向推進。

這樣雖然麻煩了一點,將會大大限制土墻的堆積速度,可是勝在安全,外面厚實的土層就是最好的保護層。

就算是那些大型投石車扔出來的、重達四五十公斤的石彈對它們造成的沖擊也相當有限。

唯一能夠對其造成威脅的,只有雲霄投石車了。

這種每次裝彈,都需要半個百人衛同時操作的超巨型投石車,無論投擲距離還是殺傷力,都遠遠超出了常人想象,不說別的,單說其絞盤轉動的那種轟鳴巨響,就讓人頭皮發麻。

雲霄投石車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裝彈十分麻煩,不僅需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士操作,七八分鐘能夠發射一枚,已經是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所以,它們當然不能夠像其他投石機、投石車那樣,進行試射角度。

這個問題永夜軍領早已經提前想到了。

每座雲霄投石車,在不同方位,都擁有數座附屬投石車。

這些附屬投石車不僅樣子是它們的比例縮小版,很多攻擊路線在一條直線上,即便是不在一條直線上,那也是經過專門數學測算定位,能夠出現重合。

雲霄投石車在調轉攻擊方向的時候,它們就已經將相應的校正試射工作完成。

當然是在數據理論上。

不過這些數據理論也是經過永夜軍領嚴密測算的,不敢說百分百準確,就算有誤差,也不會太大,加上投石車自身的不穩定性,這種誤差有時候反而會誤打誤撞的直接命中目標。

萬事都有可能。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麽寸。

當一百多公斤的巨石,從天而降的時候,那種震撼就不要提了。

即便是結實的地面,都能轟出一個大坑來。

更別說是埋在土堆下,本身就重量壓力十足的隧道。

一旦被命中正上面,隧道塌陷是必然的,其中的慘烈可想而知,不單純被活埋的問題,若是倒黴了,甚至有可能會被活生生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