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3章 學院城(第2/3頁)

最開始的時候,附屬軍官學院是設在距離巴士底不遠的一座小峽谷中,這座無名小峽谷因它而得名,被命名為軍官峽谷,不過這裏屬於雅各布江復流後的淹沒區,現在已經變成大江的一部分,再也找不到了。

雅各布江復流後,肖恩已經預見了附屬軍官學院需要拆分擴建的未來,在選址上相當慎重,畢竟從這裏走出來的年輕人,意味著永夜軍領的未來。

選來選去,最終將其與英魂殿擱在了一起。

用意很明顯,就是想要用英魂殿激勵他們,相比起長眠於此的英魂們,他們是幸運的,只有努力上進才能不辜負這種幸運,才能更好的回報養育、教育他們的軍領。

知識重要,忠誠更重要,要是沒有後者的支持,空有前者那也是給人家培養的。

雖說能走進這三座學府的,都是精挑細選,忠誠這一塊更是經過再三確認的,但是人是一種健忘的生物,這一塊時時強調,一準沒錯。

任何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會有一定共性。

永夜軍領的三大學院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與肖恩前世的大學城有了七八成相似了,從一開始的學院村,學院鎮,現在已經開始向學院城發展了。

“我們的三大學院,現在總共設了三十二門科目,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技術等多方面,不過其中以專業性技術分類最多,畢竟這方面的專業性更強一些,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專注學習。

軍事學院目前有師生一千三百余人,政法學院有三千四百余人,技術學院有八千六百余人,附屬居民一萬五千余人。

由於我們采取的是全日制,這些學生每天學習時間不會低於十二個小時,所以沒時間處理吃食方面的問題,這個全部由專人負責,以確保他們足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

其中軍事學院和政法學院采取的是三年制,技術學院采取的是兩年制。

目前軍事學院和政法學院只到二年級,三年級還在籌備中,倒是技術學院今年夏天就會迎來第一屆新生的畢業季,今年就能夠初步看到培訓成果了。

這兩屆學生並不純粹,尤其是第一屆技術學院,他們中間很多是帶藝學習,少則有兩三年工作經驗,多則有十幾年,但是他們就像普通農夫一樣,都是通過祖傳經驗在工作,很多時候知道怎麽做,卻不知道為什麽這麽做。

將他們招到學院來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他們經過系統學習後,清楚自己這麽做的原理,看看能不能啟發他們鉆研出更省事的工作方法來,理論是技術進步的基礎嘛,另一個就是利用他們以往的工作經驗,對教學材料進行完善。

除此外我們已經開始聯系各大用人單位,為他們建立專屬档案,後續會有專人跟進他們的狀況,他們也始終與學院處於聯系狀態,將學院所學與實際崗位結合,查缺補漏,更新我們學院現有的教學材料,畢竟我們這些教學材料都是我們集思廣益編篡的,能夠找到的可參考資料實在有限,只能通過這種笨辦法,準備用幾代乃至十幾代師生去完善。

所以,在這裏老師和學生的分界線並沒有那麽多明確,我們的學院院訓是學無長幼,達者為先。

曾經的學生從老師的身上汲取知識,然後學以致用,總結到新的經驗和知識後,便可以成為老師,反過頭來教給曾經的老師,然後教給新的學生,進行新一輪輪回,當我們培養出來的師生足夠多的時候,我們的教材也就足夠完善了。”

既然是釣魚,那就下重餌。

所以肖恩並沒有對自家領地的學院有所保留,詳細的向艾布納總議長一行人介紹道。

就算別家清楚了永夜軍領學院的運行模式,也不代表能夠模仿。

因為永夜軍領的學院,也可以視為厚積薄發,這是他們對過去十年發展的總結,才有了現在的教學材料和如此多的學員。

別說是科波菲爾爵士,就連見過大世面的艾布納總議長和安托萬議會大學士,也目瞪口呆。

肖恩口中描述的一切,在他們聽來就跟天方夜譚一樣。

他們聽到了什麽?

上萬名學士共聚一堂上學,而且還是全天候的,每天學習時間超過十二個小時,一學就是兩三年,這得學習多少知識?

這種情形他們想象都沒辦法想象,更別說是親眼見過。

沒錯。

術士聯盟號稱天下學者的聯盟,他們所在的蒼穹之頂號稱擁有全天下最多的學者,擁有最全面的圖書館,擁有最大的學院,擁有最多的學員。

但是巔峰時期,在蒼穹之頂學院中學習的學士也沒有超過一千名,學習時間也是有長有短,有的會在這裏學習七八年,乃至十幾年,有的只能在這裏待兩三個月,就不得不起身返回家鄉,原因是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