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返京

轉眼度藍樺等人已經在雲匯府過了六年, 屈指一算,人一輩子又能有幾個六年呢?幾乎可以算是第二故鄉了。離別時就像從骨頭上扯肉似的,有細細碎碎的刺痛的不舍。

進京述職的旨意正式下來之後, 度藍樺就指揮人光明正大地打包行李,又抓緊時間處理女學和醫院的事。

蓮葉決定要留在雲匯府,宋大夫也是, 只不過前者是永遠,後者只是暫時。

“京城多得是好大夫,也不差我一人,可這裏卻少不了我。回頭你們定下來赴任地, 托人捎個信,我再過去也就是了。”

官員入京述職說簡單簡單, 說復雜也復雜,即便順利也要等到年後了,若中間稍微有點波折, 在京城一待整年還沒著落的也不罕見,他一把年紀了, 哪兒來那麽多時間陪小年輕耗哦。

去年宋大夫破格收了兩個小姑娘做入室弟子,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倒是可以跟著繞世界跑,可學校裏的女學生卻不行。頭一批女學生還沒正式出徒呢,若這麽撂下攤子就走了,豈不前功盡棄?

說這話的時候, 還有其他幾名大夫在場, 聞言就笑,“聽聽這老貨,這是還把咱們當外人呢!”

這幾年雲匯女學的名聲大得很, 度藍樺又不惜重金吸引外地人才,但凡人品和學識符合條件的,直接送房子,著實吸引了不少人才。

而醫學方面則是最突出的一個方面。

只要真心想精進醫術的,就沒幾個不熱愛研究。因外頭的人聽說有什麽人體模型和精通此道的大夫和仵作,宋大夫也寫信給自己的幾個老夥伴,十分誘惑。

眾人一傳十十傳百,便都耐不住好奇心,想著不如交流交流。結果這一交流,就是好幾年,如今已經有六人選擇留下,大大充實了女學的師資力量和醫院的醫療儲備。

度藍樺手底下的女學、海洋養殖兩巨頭名聲過大,再加上如今聲名鵲起後來居上的醫院,著實增進就業和收入,連帶著肖明成的政績都好看不少。不是沒人想效仿,只是九成九都鎩羽而歸。

原因無他,成本實在太高。

先說海水養殖,當年度藍樺是自掏腰包要求本地漁民禁漁養海的,後來又圈養海帶、蛤蜊等,中間也要施肥。因這種舉措前無來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誘惑,根本沒幾個漁民願意花大力氣嘗試。

光這一項,度藍樺每年就要投入近千兩。

至於女學就不用說了,是個花錢的祖宗,相當於每年白養著幾百個人吃喝拉撒;又有醫院,目前階段還是出的多進的少,遇見窮苦人家,幹脆看病抓藥養病全包。大祿朝如今並沒有後世政府醫保的概念,即便肖明成有意劃出公款貼補也是杯水車薪,大頭還是度藍樺自己掏。

就著兩個地方,每年她都得砸進去萬把兩銀子還嫌不夠。

這都只是明面上,私底下的各項貼補就更不必說了。

雖說後期可能回本,但光前期投入就是肉眼可見的長期而持久,有幾個能堅持下來的?中間但凡資金鏈一斷,管你前期多麽艱難用心,全都拉倒。

所以說,現在願意跟風效仿的基本都是沖著政績和名聲去的,根本沒想這麽多,誰知一試水發現完蛋:他們哪兒來這麽多銀子?

正常情況下,遇到這種要掏錢的事兒九成九離不開從本地商賈身上扒皮,可人家也不傻。

這樣的長期投入不同於架橋鋪路,隨便丟一筆銀子,一年半載就見成效,鮮有大商賈願意長年累月做這樣的善事。就算有,也未必能跟地方官尿到一個壺裏去:誰都想要名聲,可大頭肯定還是當官的。

況且官員三年一任,說不定上任政績沒等做出來就走了,來了新任還得從頭開始……人家做買賣的也不容易,沒得到最後官員、善事兩層扒皮,還什麽好兒都沒撈著,圖什麽呐?幹脆不摻和。

而官員身份敏感,若說掏不出這麽多銀子吧,那是扯淡;可若真掏出來,又從哪兒解釋來路……

最後真經受住重重考驗搞起來的,除了雲匯府之外,也不過兩家而已。

另外,因為這次返京還有肖家二老和肖知謹,就不要再住到度家去,度藍樺就托人提前在京城租了一處宅院。京城寸土寸金,又要住得近,隨時聽候宮中傳喚,自然比不得府衙寬敞。

不過好在他們人口少,又都不是特別講究排場的人,倒也住得下。

就為了租房子的事兒,肖明成幾乎把自己的小私房掏空了,好歹估摸著時間能熬到正月。

若是順利,想來正月就能有結果了;若是不順利……再說吧!

*********

離開雲匯府當日,各處百姓和下頭官員送行自不必說,又是好一番動人場面,一直走到城外官道出去二十多裏了還陸續有人駕著牛車、騎馬追趕,試圖將自家準備的特產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