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勘察(一)(第2/2頁)

圖裏伊因為建在兩河交匯處,所以被河流分成了三部分:南城、北城、兩河交匯處的三角洲突出部,城市的主體在北城。

戴夫斯一行人沿著圖裏伊北城的城墻外的護城河,行了約一裏地,最後到達科塞尼河岸邊。在他們的眼中:圖裏伊的城墻用大塊條狀巖石砌成,而且石頭之間的縫隙處連接緊密,墻高至少有十米高,在城墻二十米外又有五米寬的護城河,它連通著克拉蒂河,想來其深度一定不淺,所有這一切足以讓每一個攻城者感到頭痛。而城上三四隊來回巡邏的哨兵讓他們感到了戰爭氣息的逼近。

年輕的亞西斯特斯甚至開玩笑的向哨兵們揮手示意。

沿著科塞尼河北岸北上,很快看到了河上的浮橋,戴弗斯注意到兩河之間三角洲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呈丘陵地貌。聽向導說:這些高低不平、起伏不斷的小山丘反而成了防止春季河水暴漲,將兩河之間的土地變成沼澤的功臣。

行了約二十裏地後,地勢開始逐漸向上升高,而地面也由純粹的泥土開始變成砂土混合,好在河岸邊還算平坦。

大夫斯一行人又往前走了幾裏路,科塞尼河的上遊由正西轉向了西南方,而一條河流卻從正西方疾沖而下,在此處匯入科塞尼河。

“這是提諾河,科塞尼河的一條支流,圖裏伊人比較討厭的一條河流。”向導說道。

“為什麽?”亞西斯特斯好奇問道。

“因為它的上遊有不少溫泉。”向導所答非所問。

“溫泉?!”戴弗斯一聽,反而來了興趣。

他們加快速度,可到了地方,全都傻眼了:提諾河在這裏已經變成了一條幾米寬的小河,河的南岸,確實有一汪又一汪冒著熱氣的小潭,可是無數條小溪流從山腳的各處巖縫中流出,將這一片巖石和草地交織的區域變成了沼澤地。

“春天因為山上化雪,都變成一條條小溪流和溫泉混合在一起,最後都匯入了提諾河,如果碰上多雨的季節,提諾河水暴漲,反而會漫過河岸,倒灌回南岸的溫泉沼澤,以及北岸的那裏——”向導指向前方:“大河灘。”

戴弗斯往前看去,只見前方的河岸仿佛被咬掉一大塊似的,凹陷下去,形成半個巨大的碗形,下面是河灘,四周是較高的緩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