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特裏翁托河會戰(四)(第2/2頁)

埃皮忒尼斯表示反對,他認為:敵人既然撤退,說明鬥志不強,只要我們在繼續追擊、進攻,他們必然投降,之後再重新包圍剩余的重步兵,才能全殲敵人,下一步的計劃實行起來才會更加容易。他的意見得到了贊提帕裏斯的支持。

情況緊急,沒有時間去爭論。戴奧尼亞的兵力也被一分為二,埃皮忒尼斯與贊提帕裏斯率領所部負責追擊撤退的重步兵。

西裏庭與特裏納人確實鬥志不強,他們不是克羅托內人,與戴奧尼亞並沒有太大的利益沖突。雖然西裏庭的公民在半年前在戴奧尼亞的突襲中傷亡不少,但參戰主要是因為盟約,順便撈點利益,替死去的公民復仇只是其次。可當戰局惡劣、威脅到他們生命時,他們當然不會硬拼。分兵,他們是歡迎的,他們認為戴奧尼亞輕步兵的注意力會放到西進的克羅托內人身上,卻沒想到戴奧尼亞人仍對他們緊追不舍,而且數量眾多。慌了神的他們剛到特裏玟托河下遊的步涉處,想起之前過河時就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如今敵人更多,進攻會更猛烈,他們的心就涼到了心底。

特裏納人首先投降,然後保薩列尤斯率西裏庭人投降。

克羅托內重步兵說是要加速前進,其實速度比之前快不了多少。重裝步兵雖說防護很好,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不怕弓箭、標槍、石塊的遠程打擊,石塊對頭盔的撞擊會讓他們頭暈,他們的大腿、腳趾、雙手裸露在外則須小心弓箭,而亞麻胸甲並不能完全擋住標槍的近距離重擊。當然他們手中所持的直徑一米、包有銅皮的大圓盾是完全可以抵擋正面的攻擊,可是敵人不光在正面,側面、後方處處都有敵人,怎麽防?

距離克羅托內大軍所在不過六裏,平時正常行軍一個小時可到,現在半個小時過去,才走了不到一裏……不斷的有人中箭、中槍倒下,他們就像一只巨獸,被行動靈活的狼群不停的撕咬、放血,越來越虛弱,越來越疲憊,前方看不到一點希望,而敵人的箭矢和標槍卻始終如此充足(戴弗斯讓卡斯特隆人將器械庫裏積蓄多年的箭矢、標槍全獻出來,用馱獸運到了戰場後方),所以當埃皮忒尼斯、贊提帕裏斯率軍返回,將繳獲的西裏庭、特裏納的軍旗擲到克羅托內重步兵陣前招降時,處於包圍之中、時刻在防禦遠程打擊的克羅托內人維持了如此之久、搖搖欲墜的士氣終於破碎。在他們投降之時,完好無損的士兵不到千人。

……

半年前還是新兵的阿爾西尼斯如今已經是第一軍團的一名小隊長,手下管著九名士兵,其中有六名都是預備公民,是新兵。

戴奧尼亞軍隊這半年擴張之快可想而知,當然帶來的問題也不少,尤其是在這種慘烈的大戰之中,雙方重步兵素質的高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來。重步兵並不只是穿上盔甲、會用盾擊、會用槍刺就是一名合格的重步兵了,在會戰中重步兵最重要的一點是信任和默契。在排列緊密的陣線上,一名重步兵他左手持盾、右手持槍,沉重的銅皮圓盾會使他帶著他的身體往左傾,圓盾就自然護住了他的左胸和左側戰友的右胸,而他的右胸則被右側戰友用盾保護,這樣盾面連成一線,防禦住了敵人的戳刺,他需來回移動圓盾,這樣的動作既消耗體力,而且容易擾亂陣列,他只需要專注於兩個動作,右手不停的戳刺和向前的推擠,所以信任隊友,信任他會保護好你,這才是重步兵方陣成功運行的關鍵。

一個城邦的公民最少幾千人,最多幾萬人,不是左鄰右舍,就是沾親帶故,從小一起玩耍,青年時接受長輩的重步兵訓練、一起參與競技、一起學習,成年後一起勞作、一起參加聚會……盡管每年城邦公開的集體性軍事訓練不多,但是信任源於他們的從小的培養,只要站在戰場上,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站在一起,擰成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