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戴奧尼亞學校(下)(第2/2頁)

這一刻,已經是戴奧尼亞公民的他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他左手撐著平整的墻面,右手用白筆在墻上寫下了一串字母:“在教你們學習希臘字母之前,我希望你們認識這個字‘戴奧尼亞’!不管你是希臘人、還是盧卡尼亞人,你們生活在戴奧尼亞,在戴奧尼亞長大,將來都會是戴奧尼亞公民,所以跟我一起大聲的念,‘戴——奧——尼——亞’……”

“戴奧尼亞!!……”

……

對著大部分城邦公民的孩子來說,六七歲已經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初識文字了,因此和踴躍回答問題的同學相比,帕特洛克羅斯的學習進度就顯得吃力。

但是到了算術課,從小跟母親在市場守攤、耳聞目睹的熏陶下,他對數字卻表現出極強的敏感性,連從數學研究所出來的老師都對他的表現投以關注的目光。

到了中午,課堂的教學就結束了。

原本希臘人是一日早晚兩餐,受戴弗斯和軍事訓練的影響,戴奧尼亞公民已經開始習慣早中晚三餐,家住圖裏伊城的孩子可以回家用餐,家離得較遠的像帕特洛克羅斯,事先得到過學校的通知,準備了中午的幹糧,還有的孩子由家用奴隸到市區內購買午餐……

到了下午,主要是室外課程:女孩子是舞蹈和音樂,邀請的是赫拉神廟的祭司來教授;男孩則是體育訓練、跑步、跳遠,其中還穿插一些最簡單的軍事練習,列如排隊、列陣、整體前進等等,由殘廢的老兵進行教導,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尚武的精神,從小就開始逐步了解和熟悉戴奧尼亞輕重步兵的陣型變換和一些基本戰術,並且懂得團結和協作,等到他們成年後,一經征召就能輕易的融入到軍團中。在這方面,戴弗斯和元老院是虛心借鑒了斯巴達的一些做法。

在軍訓之後,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執政官戴弗斯新發明的一種球類運動——足球,因為它不像橄欖球對抗激烈,容易受傷。

孩子們你追我搶,用腳靈活的控制著一個用牛皮縫制的、裏面填塞著充氣的牛肚、外觀近圓形的皮球,相互傳接、過人,直到將球踢進球門……

……

“我們原先設計的大道,樹木距離道路太近,時間久了,樹根容易鉆出路面,破壞路基,圖裏伊——阿門多拉臘大道已經出現多次這樣的狀況……還有現在行人和馱車、馬車都在大道上走。白天繁忙的時候,大道上擠滿了人和牲畜,不但容易造成長時間的阻塞,還多次發生撞人的事故……

我的建議是,砍掉大道兩旁的樹木,在排水溝外再建一條供行人行走的道路,這樣人和牲畜各走各的,互不幹擾,大道就會變得更加暢通……”

戴弗斯一邊看小赫拉克利德撰寫的《大道改建計劃》,一邊傾聽他的解釋。聽到這裏,他不禁心中一震。

應該承認,在當初建設大道時,他的設計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行道樹的問題,比如沒有料到戴奧尼亞的發展如此迅速,才過一年多,四馬寬的大道就不夠使用了……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小赫拉克利德這麽快就能想到鋪設人行道,當然他知道人行道並非是僅在科技時代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在羅馬共和國中後期就已經有了完善的大道、人行道、排水溝等一整套的道路系統。

他輕吐口氣,表情溫和的問:“還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赫拉克利德斟酌著說道:“執政官大人,如果一個外邦人從克羅托內出發,要步行到圖裏伊,走了一長段時間之後,他疲倦了、口渴了、餓了,他不知道前面多遠有城鎮?哪裏有餐館可以就餐?哪裏有旅館可以住宿?為了方便行人,我們能不能每隔一段距離,在大道旁立一座石碑,標記附近的城鎮距離……還有……嗯,我們不是在興建驛站嗎,可以把驛站的距離也刻在石碑上,這樣行人看到石碑,就可以根據上面的提示,規劃好自己的行程,避免夜晚露宿在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