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林斯戰爭(第2/2頁)

於是在接到底比斯的求援後,雅典召開了公民大會。在大會上,絕大多數公民都投票支持:與從前的死敵底比斯結盟,同斯巴達開戰。

最後,曾經領導反抗軍艱苦作戰、最終推翻“三十僭主”統治、使雅典獲得重生的民主派領袖色拉西布洛斯將雅典人的決議通報底比斯使者,並且語氣堅定地說道:“……盡管,比雷埃夫斯港現在還沒有城墻,但是我們雅典人會勇敢面對危險,與你們底比斯人一起並肩面對殘暴的斯巴達人!”

底比斯人感動了,兩個曾經幾十年世仇的城邦迅速訂立了盟約,宣稱:底比斯與雅典結成恒久的同盟。

而此刻,萊山德與保桑尼阿斯率領的部隊一南一北逼近皮奧夏地區,他們約定在底比斯南面的盟邦哈利亞圖斯城附近會師。

然而萊山德到達之後,保桑尼阿斯的軍隊還不見蹤影。萊山德嘗試著說服哈利亞圖斯人叛離底比斯。

哈利亞圖斯人假裝同意,暗地裏拖延時間。等底比斯的援軍趕到時,突然出城與底比斯軍隊前後夾擊萊山德的部隊。

作為斯巴達霸權的奠基者萊山德意外的死於這一場突發的戰鬥中,但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底比斯人未能徹底擊潰這支失去了領導者的殘軍,反而損失慘重。

第二天,保桑尼阿斯才率隊姍姍來到。

底比斯人見斯巴達人人多勢眾,軍容整齊,頓時士氣低落。

但保桑尼阿斯並未馬上率軍進攻,反而在附近安營紮寨。

到了第三天,雅典的援軍也趕到了。

底比斯人頓時信心增強,他們與雅典人一起布陣,準備迎戰斯巴達人。

保桑尼阿斯卻沒有立即率軍向這支聯軍逼近,也沒有接受敵人的挑戰,而是招集手下的隊官商議:是立即開戰,還是簽訂休戰條約?以方便他們收回萊山德和其他陣亡將士的屍體。

最終斯巴達人決定休戰。

經過雙方協商,斯巴達軍隊帶著戰友的屍體撤離皮奧夏。

斯巴達普通公民看到萊山德的屍體萬分悲痛,他們回憶起萊山德曾經為斯巴達所做的巨大貢獻,將悲痛轉化為了憤怒,指控斯巴達王保桑尼阿斯故意延誤會師的時間、害死萊山德,以及他未戰就撤退的罪行。

長老議事會的長老們並沒有全力為這位斯巴達國王辯護,因為萊山德的戰死、斯巴達的撤退所造成的影響巨大,它直接導致了四個希臘重要的城邦締結了反斯巴達同盟,它們分別是:底比斯、雅典、科林斯、阿哥斯。

於是,斯巴達王保桑尼阿斯罪名成立,遭到了放逐。

斯巴達人意識到這個反斯巴達同盟對斯巴達的霸權有極大的危害,迅速召集軍隊企圖消滅這個同盟。

而反斯巴達同盟也迅速將軍隊集結於科林斯地峽,希望向抵擋住斯巴達的進攻,然後在反攻入斯巴達領地,徹底焚毀“馬蜂的巢穴”。

於是,雙方在科林斯地峽開始了持久的戰鬥……

……

同樣在這一年,西西裏也在發生著戰爭。

錫拉庫紮和迦太基的軍隊在西西裏北海岸的戰鬥已經持續了大半年。

當時間進入到公元前394年時,地中海重要的國家和城邦都陷入戰爭的泥潭中,而大希臘卻已經享受了三年多的和平時光。

一大早,呂卡蘇斯就來到診所開始打掃衛生、整理東西。作為一名醫師學徒,每天開診前的準備工作都是他的活,他堅信勤勞努力才能贏得老師的信任,學到真正的醫術,而今天他的心情格外的好,因為他要陪同老師出外遠遊。

當醫生尼克斯特拉圖斯慢悠悠的來到診所時,呂卡蘇斯已經將包裹打好,一向不愛操心瑣事的尼科斯特拉圖斯只問了一句:“東西都帶齊了?”

得到呂卡蘇斯肯定的回答後,他點頭說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