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羅馬元老院的爭執(上)(第2/2頁)

上萬名羅馬公民兵和盟邦士兵的死傷震驚了全城民眾,上一次有如此大的傷亡還是發生在十年前與凱爾特人的阿裏亞河會戰。十年過去,已經習慣了勝利的羅馬民眾看到死亡的公民火化之後的遺骸被運送回羅馬時,幾乎都陷入悲痛之中。

有些死者的親人痛罵:領軍出戰的軍政官們無能,竟然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讓羅馬遭受了這麽大的失敗!

也有了解些內情的民眾大聲埋怨:不該去招惹強大的戴奧尼亞王國,否則就不會付出這麽大的犧牲!

當然也有民眾狂妄的叫囂:當初就不應該放走那個戴奧尼亞使者,否則此刻就能用他的頭顱來為失去的士兵們祭奠!羅馬應該重新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再次向沃爾西地區發動進攻,徹底的消滅那裏的沃爾西人和戴奧尼亞人,為死去的公民報仇!

相比較陷入憤怒和悲痛的城區公民,那些無地的平民們在得知“安提烏姆失而復得、並且沃爾西人也停止了進攻”的消息後,都松了口氣。在元老院公布了“將征服的沃爾西土地分配給他們”的決議之後,他們就急切的等待著這個提案的實施。

在羅馬元老院裏,正在進行著一場會議,除了李錫尼烏斯還在安提烏姆駐守外,其他的元老一個不落的都出現在了會場中,個個專注的傾聽著卡米盧斯、昆圖斯、弗留斯三位已經返回羅馬的軍政官講述這一場戰爭的整個過程。

首先講述的是卡米盧斯,他先從領受元老院的命令、率軍前往突斯特隆平叛講起,談到了:他發現突斯特隆並無反叛之意,還主動奉上了上百名人質,並重新簽署了奉羅馬為主的同盟協議,在返回途中他再次接到元老院的命令,南下支援昆圖斯他們,加快對沃爾西地區的征服,於是他和弗留斯率領軍隊急行軍,成功突襲了安提烏姆城,接著一路快速向南進攻,到達了塞提亞城下,因為沃爾西援軍的到達,才不得不停下來駐營,等待與昆圖斯他們的部隊會師。但由於不知道戴奧尼亞軍隊的到來,沒有及時的撤回籌糧部隊,更沒有想到戴奧尼亞人竟然奔襲幾十裏,攻擊籌糧部隊,迫使他不得不率隊出營接應,最終在沃爾西人與戴奧尼亞人的夾擊之下,遭受慘敗……

昆圖斯則講述:他和李錫尼烏斯率軍攻克維利特雷,大敗沃爾西的援軍,再克薩特尼庫姆城,然後南下與卡米盧斯的部隊會合,接著幾次強攻塞提亞城,最終因為沃爾西人穿越沼澤區,繞過偵騎的探查,突然出現在戰場,而遭受了失敗,就在他們準備再次發起對塞提亞的進攻時,戴奧尼亞人卻乘坐艦船,繞到軍隊的後方,攻占了防禦空虛的安提烏姆,由於運糧通道受到威脅,以及擔心羅馬及周圍盟邦領地會遭到戴奧尼亞人的登陸攻擊,所以才率軍撤退。

弗留斯的講述更多的是對之前兩位軍政官所說事實的確認和補充。比如,他就談到卡米盧斯曾經反對直接進攻塞提亞,而有另外一個作戰計劃。同時他也提到:將軍隊後撤是卡米盧斯首先的提議……

三人將整個戰爭的過程講述完,元老們從剛開始聽到接連不斷的勝利而呈現的亢奮,到最後突然戰局逆轉而情緒愕然、沮喪,大多數人都不能夠保持平靜,相互在交頭接耳,議論個不停。

這時,一位叫阿普列烏斯的元老站起來,大聲指責道:“這一場戰爭,我們羅馬之所以失敗,首先是卡米盧斯的責任!如果不是他貿然率軍出營,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居然沒有及時擊潰戴奧尼亞人,導致最後遭受了慘敗,不但讓我們失去了很多英勇的公民,還打擊了剩余士兵們的士氣,助長了沃爾西人的氣焰,使他們有了勇氣,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敢於抵抗我們軍隊的進攻,讓我們再次遭受了失敗……所以,鑒於卡米盧斯的指揮失誤,在這場戰爭中給羅馬造成的巨大損失,我認為元老院應該要給予卡米盧斯嚴厲的處罰,並且還應該要考慮他是否還有擔任軍政官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