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馬危急(第2/2頁)

阿普列烏斯尷尬的一笑,嘴裏嘟囔著:“瞧,這都是卡米盧斯惹的禍……”卻不敢再發問了。

“在戴奧尼亞人到來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通知城外各個村莊的民眾都撤到城裏來,這樣既保證了他們的安全,還可以增強我們的防禦力量。”阿比尼烏斯提出建議。

這時,馬魯吉內恩西斯說話了:“最好不要這麽做!整個羅馬地區的青壯年公民不是去了赫爾尼基,就是去了西面的安提烏姆、維利特雷、薩特尼庫姆,城外的村莊裏剩下的不是老人、婦女就是兒童,還有一些奴隸,他們進城來不但不會為守城提供幫助,反而會增加混亂……呃……還有……呃……”

大西庇阿趕緊接著說道:“城外的居民很多,一旦得到消息,他們會驚慌的往城內湧,恐怕兩三個小時都無法讓他們都進城,反而使城門一直都在開放著,要知道現在戴奧尼亞軍隊正在加速行軍,很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後就趕到這裏……到那時候,無論是對羅馬城、還是對聚集在城門的民眾都是一場災難!我建議——立刻派出騎兵,通知城外各村莊的民眾帶著糧食,向著加比城或者普雷尼斯特撤離,等卡米盧斯率軍返回後,再跟著一起回來。”

波蒂圖斯看了看馬魯吉內恩西斯,沒有表示反對,難得的和他達成了一致。

不光是他,大多數的元老都表示了贊同,雖然他們都住在城內,但在城外都擁有不少的土地,因此也有自己的宅院、甚至別墅,當然也有自己的家人、族人在那裏居住,讓他們撤離羅馬也是一種分散風險、保全家族的穩妥辦法,眾元老彼此心照不宣。

“在通知卡米盧斯率軍返回羅馬的同時,我們也要派信使去通知保盧斯、梅久斯、潘提烏斯他們,讓他們盡快重整部隊,帶領士兵們回援羅馬!另外,突斯特隆、提布爾、普雷尼斯特……等這些拉丁盟邦還是要再派信使去向他們請求援軍,哪怕只能來很少的士兵,對防禦我們羅馬城也是一份助力。”大西庇阿說這番話的時候,目光放在了安布斯圖斯身上。

這一次,安布斯圖斯沒有出言反對。

“你們別忘了我們的殖民城維愛,還有台伯河北岸的伊特魯裏亞盟邦,我們也應該立刻向他們求援!雖然在之前,他們也派出了援軍參加對赫爾尼基人的戰爭,但相比拉丁盟邦,他們應該還有余力再派援軍。”波蒂圖斯大聲提醒道。

“尊敬的波蒂圖斯,你提醒的對!”大西庇阿委婉的回應就比阿普列烏斯有技巧多了:“不過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保留台伯河上的椎橋,並且還要派出重兵把守。”

“難道當年我的家族用幾百人就可以守住那座橋,而現在我們有上萬士兵,卻不敢防禦而只能毀掉它嗎?!”安布斯圖斯察覺出大西庇阿的意圖,立刻大聲的質問道。

百年前,費比烏斯氏族全族人出動,把守羅馬椎橋,抵擋維愛人的進攻,最終幾乎全軍覆沒,這成了費比烏斯氏族難以忘記的沉痛回憶,但也成了他們向羅馬民眾誇耀的資本,作為現今費比烏斯氏族的族長,安布斯圖斯又怎會允許這座橋被輕易毀掉。

“我們當然要守住椎橋!不過蒂貝裏納島的兩座木橋必須毀掉,島上的民眾必須撤回羅馬城內!”馬魯吉內恩西斯見大西庇阿有些遲疑,為了不讓科爾內利烏斯氏族和費比烏斯氏族因此產生間隙,他立刻表達了意見,他自覺以現在羅馬城內的力量守一座橋還可以承受,守兩座橋要投入的兵力就夠多了。

安布斯圖斯對此表示了認同。

此後的討論就順利多了,元老院迅速達成了一些決議,並且很快行動起來。他們開始動員全城的民眾,鼓勵他們一定要抵禦住戴奧尼亞人的進攻,堅守到卡米盧斯大軍回來,避免羅馬城再遭洗劫。

注:費比烏斯氏族,有的也翻譯成“費邊”,在漢尼拔與羅馬的戰爭中那位采取拖延戰術而拯救羅馬的費邊執政官就是來自這個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