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坎帕尼亞的災難(第2/2頁)

因此,阿萊克西斯最終決定讓第九、第十軍團以及第二騎兵軍團返回各自地區解散,但各個軍營依舊像往常一樣在保留一個大隊駐守的同時,他們還必須另派一個大隊士兵自帶四天口糧,騎兵軍團則是派出200騎,輪流來到道尼地區的阿斯庫羅姆城,阿萊克西斯將率領他們在此執勤。

而在道尼地區的軍營裏,第11軍團每兩個大隊士兵自帶口糧、四天輪流一次,由卡普斯統帥。

道尼軍營在北,阿斯庫魯姆在南,同一時間內共有4000名士兵、200名騎兵在道尼境內警戒著整個道尼地區與薩莫奈相鄰的邊境,再輔以鄰近城鎮的公民,足以應付薩莫奈人中小型的侵襲。

而一旦當年逃出阿普利亞的殘余敵人登陸阿普利亞地區的其他地點,其他軍營的守軍可先做抵禦,然後枕戈待旦的公民們在傳令兵的快速通知下,迅速從各城鎮匯聚到軍營,組成完整軍團,再徹底消滅敵人,這樣消耗的王國軍糧很少,又基本保障了這一地區的安全。

阿萊克西斯之所以敢這樣做,依仗的就是阿普利亞地區是平原,地勢基本平坦,除了有大道連通,各城鎮之間也修有較平整的道路,從北部的盧塞尼亞城到南端的奧真圖姆,快速行軍,只需一天多就可到達。只是這樣一來,軍團士兵相對比較忙碌,始終處於奔波之中,但對於好戰的梅薩皮、普切蒂人而言,有仗可打、有功績可得、有土地可分才是令人興奮的事。

……

軍務部在同戴弗斯國王多次的交流中,已經確立了王國現階段在這一次戰爭中的戰略是:北面進攻,南面防禦。

戴弗斯率領的大軍正在拉丁姆地區進攻作戰,阿萊克西斯所率部隊在道尼地區已經偃旗息鼓,而位於更南面的西西裏地區,列奧提奇德斯所率的部隊卻並未退縮防守,反而在西西裏西端以塞林努斯為基地,四處出擊,劫掠馬紮拉、利利俾、塞格斯塔等城邦外的所有村莊和小鎮,收刮物資,以保障軍隊充足的糧食供應,達到擾亂迦太基在西西裏統治區的秩序,為以後的作戰創造有利條件的目的。

列奧提奇德斯采取的是進攻防禦的作戰方式。

而就在戴弗斯率軍登陸拉丁姆海岸的時候,戴奧尼亞第三艦隊長官弗拉尼奧斯溺死的屍體已經在米諾亞至阿格利真托之間海岸的礁石中被發現,由於屍體已經腐化,列奧提奇德斯率領全軍士兵和艦隊水手在塞林努斯城內為他舉行了一場莊嚴肅穆的火化葬禮。

全場哭聲一片。

但西西裏艦隊總指揮官塞克利安的蹤跡至今仍未發現,列奧提奇德斯曾判斷塞克利安恐怕是落入了迦太基人所控制的海岸而被俘虜,在與迦太基人交換俘虜之時,他曾提出用更多的俘虜來換回塞克利安。

迦太基人對此未作答復。

由於戴弗斯簽署的“同意調任第四艦隊前往西西裏”的命令還未到達軍務部,原分艦隊統領斯特法卡斯暫時擔負起指揮整個西西裏艦隊的重任(其實如今的西西裏艦隊也只剩下幾十艘戰船而已)。

戴奧尼亞軍隊在西西裏島西部土地上肆虐,讓迦太基的盟邦和殖民城叫苦不叠,他們紛紛向利利俾求援。

利利俾城內的軍隊士氣低落,軍制混亂,波米爾卡只求自保,哪裏敢出城去同戴奧尼亞軍隊作戰。

駐紮在帕勒莫斯的由哈斯德魯巴率領的伊比利亞軍隊原本有能力去驅除四處劫掠的戴奧尼亞人,但哈斯德魯巴在基斯戈的提醒下,選擇了作壁上觀,因為這樣一來處境困難的盟邦和殖民城才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迦太基本城求援,讓還在爭吵不休的元老們了解到西西裏軍情緊急,趕緊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