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強攻洛拉(上)(第2/2頁)

贊提帕裏斯這時才恍然意識到那不勒斯是坎帕尼亞同盟的盟主,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他並沒有考慮太多,反而覺得有了埃阿洛斯統管這些坎帕尼亞城邦將領,省去了他不少口舌,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計劃一旦得到確定,就馬上開始實施。

首先行動起來的是洛拉南城外的聯軍士兵。這是因為民眾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個個扛著裝滿土的麻袋,準備完成土山和城墻最後的合攏,當然這也是最困難的時刻。

說是土山,其實它是一個很大的傾斜堤道,按照戴奧尼亞工程師的設計,其起始坡度大約只有20多度,比較平緩,從40米外一直向城墻延伸,由於有木頭作為支架,有夯實的泥土作為血肉,眾多的士兵踩踏在上面,既不容易滑倒,也不會塌陷。

200多名戴奧尼亞重步兵左右手各拿一面長盾,以二列橫隊,登上了土山,向著城墻前進。

守軍戰士立刻向他們發動遠程攻擊,主要是標槍。

戴奧尼亞士兵的雙面盾牌將自己護得嚴嚴實實,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士兵被標槍穿透長盾之後紮傷,在他們後面隨時有新的重步兵向前填充陣列的缺口。

而跟在戴奧尼亞重步兵身後的輕步兵們也向著城頭發動攻擊,他們就不光是投擲標槍,同時也在拋射箭矢,畢竟城頭守軍可沒有戴奧尼亞重步兵這樣厚實的防護,他們雖然也有部分戰士著甲,但至少有一半是輕裝步兵,弓箭能夠對其造成殺傷。

重步兵們到達土山頂端,半蹲下身子,豎起雙面長盾,形成排列緊密的盾墻,其高度幾乎與對面的城墻相平齊,而且雙方的距離不到十米,城頭守軍的攻擊自然更加猛烈,戴奧尼亞輕步兵的回擊同樣猛烈,因為他們必須壓制城頭的攻擊,保護戰友的安全。

在十米的距離內,標槍、箭矢不斷交錯而過,密集到不時在空中相碰。而雙方不斷的有慘叫聲發出,有士兵受傷倒地。

在土山的兩側,1000名坎帕尼亞輕步兵,也借著守軍注意力被土山所吸引的時機,迅速逼近到壕溝前,對城頭的敵人發動攻擊,以緩解土山上友軍的壓力。

此時,背負土袋的民眾排成一路路的縱隊,彎腰低頭,冒著被襲來的標槍和箭矢擊中的危險,快速向山頂跑去。

山頂的每個戴奧尼亞重步兵與重步兵之間、輕步兵與輕步兵之間留有一人多的空隙,從而形成一個個通道,可以直達山頂。當民眾到達盾墻之後,兩邊的重步兵會將兩手的長盾舉高一些,下方露出一定的空隙,正好可以供民眾將土袋推到山下,然後空手的民眾再返身跑回山下。

無數的土袋持續不斷的滾落到城墻與土山之間形成的“谷地”,偶爾受傷的戴奧尼亞士兵和洛拉守軍跌落到谷地裏,還來不及爬出,很快就被土袋掩埋,成為這座人造土山的一塊基石。

土山上不光民眾上上下下,戴奧尼亞輕步兵和重步兵也因為體力、受傷以及標槍箭矢的補充,不間斷的進行著輪換,而土山下面則是醫護營在迅速的給受傷的民眾和士兵進行緊急的救護。

如此繁忙卻又相對有序的緊張場景映入到後方的那不勒斯統軍將領埃阿洛斯的眼中,他不禁心生感嘆:戴奧尼亞人把慘烈的攻城戰變成了一場井然有序、熱鬧高效的建造工程,這不是任何希臘城邦可以做到的,戴奧尼亞王國的軍事能力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