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突襲聖伊比尼亞城(第2/2頁)

這時,馬爾提烏斯走進了大帳:“陛下,從錫拉庫紮送來的戰報。”

戴弗斯接過用黑繩綁紮的莎紙卷,迅速看完之後,滿臉笑容的掃視帳內的其他人,興奮的大聲說道:“好!普羅索烏斯幹得好啊!各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錫拉庫紮的主城已經被我們奪取!”

……

就在塞克利安前往米諾亞準備接受戴弗斯批評的這一天,在薩丁尼亞島西海岸中部,天剛蒙蒙亮,5艘迦太基貨船就來到了聖伊比尼亞的港口外,在這一段時間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因為戴奧尼亞艦隊在薩丁尼亞的襲擾,迫使不少來運貨的迦太基商船只能趁著戴奧尼亞艦隊還沒有來薩丁尼亞海域巡航的期間,趕到該島的各腓尼基城鎮港口,運送積壓在港口的貨物。

由於駕馭貨船的都是腓尼基相貌的船員,再加上時間緊迫,巡邏船沒有仔細盤查,他們被允許進入港口。

到了淩晨,在薩丁尼亞島西海岸中部偏北的位置,原本沿海岸南行的第三艦隊突然靠近海邊。

這裏的近海岸礁石密布,岸上也多是懸崖峭壁,並沒有合適的船只停靠地,不過有一條曼諾河(mannu)從這裏入海,在河口的兩岸有著面積較為廣闊的灘塗地,在退潮時尤為明顯,灘塗地上滿布濕滑綿軟的黑色淤泥,人踩在上面,很容易陷入其中,要想通過非常困難。

但是第三艦隊有著充分的準備,烏鴉戰船依次駛入河口靠向北岸的灘塗地,艦隊步兵們抱著事先準備好的一捆捆麥草,小心翼翼的下了船,將其放置在灘塗地上,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很快就搭建起一條通向河岸的木板路。

走在最前面的是第九軍團的山嶺偵察小隊士兵,他們搖搖晃晃的踩著木板,最終到達河岸下,使用隨身攜帶的攀援工具,輕松的翻上了不太陡峭的河岸,然後垂下十幾條早已準備好的繩梯,隨後跟著的艦隊步兵們快速攀援而上。

半個多小時之後,4000名艦隊步兵登上了曼諾河的北岸,然後快速向內陸行進,準備突襲距離海岸不遠的聖伊比尼亞(sant-imbenia)。

聖伊比尼亞城是腓尼基人在薩丁尼亞島的一個金屬加工業中心,在幾百年前它原本是薩丁尼亞土著努拉吉人的城鎮,由於這附近的山嶺中蘊含著豐富的鐵礦和銀礦,他們很早就用這些貴金屬同當時位於意大利中部、橫跨第勒利安海的意大利半島上的伊特魯利亞人進行貿易。

腓尼基人在這個島嶼殖民之後,通過貿易、聯姻、同化、戰爭等手段,百年之後薩丁尼亞原來的土著努拉吉人基本退入到北部的山嶺之中,南部完全成了腓尼基人的領地。除了東北端的奧爾比亞城(olbia)之外,聖伊比尼亞是腓尼基人最靠北的一座城鎮,腓尼基人將它發展成為薩丁尼亞島上的一個重要的金屬加工中心。

聖伊比尼亞坐落在距離海岸不遠的低矮的丘陵之中,北面緊靠著一條叫特摩(temo)的河流,由於它周圍地勢較為平坦,腓尼基人在北部建立的礦場的產出以及努拉吉人比較容易將山嶺中挖到的礦石都拉到這裏來交易。然後聖伊比尼亞人將礦石加工、熔煉成金屬錠,通過特摩河的港口裝船,運送到迦太基或其他地方。聖伊比尼亞每年的貴金屬產量幾乎占到了整個薩丁尼亞島金屬產量的一半以上。正因為如此,聖伊比尼亞對於薩丁尼亞的腓尼基人、對於迦太基都相當的重要。

以往迦太基人的海軍稱霸西地中海時,薩丁尼亞是安全的,島上的腓尼基人可以安心的捕魚、務農以及發展金屬加工,完全不用擔心外敵的入侵。但是迦太基和戴奧尼亞發生戰爭以來,海軍方面始終處於劣勢,薩丁尼亞島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脅,幸好聖伊比尼亞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利於戴奧尼亞人從海上登陸,之前戴奧尼亞人對薩丁尼亞的襲擾也從未在聖伊比尼亞附近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