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采石

這時,另一組奴隸拿著麥草和繩索迅速對石料進行捆紮,這樣做既是為了避免石料在接下來運輸的途中遭到損壞,也是為了防止石料刮傷奴隸。

繩索被分為兩組,捆綁住石料的腰身之後,一頭由地面上的十幾名奴隸奮力往外牽拉,另一頭則由十名奴隸站在巖石上,拖住石料,還有幾名奴隸用木頭撬杠繼續撬動石料,讓它能夠以較為穩妥的速度翻滾到已經放置在其前方的一排圓木頭上。

最後,奴隸們發出歡呼聲,他們這一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已經開采完成了第1塊石料,而且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

這一大塊長方形的石料終於平穩的落放在六、七根間隔排列的圓木之上,然後幾名奴隸重新開始用繩索綁紮好石料,然後由12名奴隸共同牽拉繩索,四名奴隸不斷的將落在後面的圓木再置放到石料的前方。

巨大沉重的石料在圓木上滾動,比較省力的就被拖到了位於石礦入口處一側的石料堆放場。

工頭得到通知、對石料進行查驗之後,確認其合格,並且在隨身攜帶的木板上進行了記錄。

馬西姆斯所在的這一隊奴隸們再次發出歡呼聲,引起其他隊伍的羨慕,因為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已經開采完成了第1塊石料,而且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很有可能在今天又會超額完成任務,從而獲得獎勵。

馬西姆斯依然保持著冷靜,他一邊安排之前並沒有太出力的剩余奴隸對第二塊已經劃好溝槽的巖石開始往裏敲進木楔,一邊督促返回的奴隸們抓緊時間恢復體力。

……

堆放在礦場入口處的石料在被送走之前,還要先在這裏進行粗略的塑形。

在這裏對石料進行塑形的就不是王國奴隸了,而是阿裏斯塔格拉斯的私人奴隸們,他們都具有相當經驗的、處理石料的技藝,是阿裏斯塔格拉斯從事這一行之後10多年來的積累。

畢竟出售石料,不同於出售其他金屬礦石,很少有礦主將剛開采下來的石料直接出售給買家,而是要根據買家的要求,提供相對成型的石料,比如此時負責改建哈迪斯主神廟的工匠們派駐到石礦的助手,他象往常一樣在清晨過後就到達了這裏,並根據神廟那邊的建築進度,要求石礦在今天向神廟提供哪幾種樣式的石料?各種樣式需要多少數量?……

修建神廟需要的、經過塑形的石料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方方正正的石塊,它將成為修建神廟的石磚;一種是圓形的石塊,它將成為支撐神廟的廊柱;還有一種是較薄的石板,這是用來鋪設神廟的地板。

在這裏的上百名奴隸工匠手拿著鐵鉗、鐵鑿、鐵鉆、金屬絲等工具,對一塊塊開采出來的石料進行細心的塑形,他們不但都身穿著亞麻衣服,而且戴著口罩和頭巾,這是因為他們使用金屬工具鑿擊石料,石屑紛飛,容易導致受傷,這是對奴隸的一種保護。而開采石料的王國奴隸們除了護住下體的圍布,基本是光著全身,因為他們基本不使用金屬工具,沒有這方面的擔憂,而且沒有衣服的拖累,行動、用力更加方便,他們需要擔心的主要危險是巖石突然掉落。

在給石料塑形的這幾種樣式中,看起來似乎將石塊切割成石板是最為困難的,因為大理石不同於石灰石,它的質地較為堅硬,這個時代的工具似乎很難做到這一點。

但是對於大理石浸淫了幾百年的希臘人早就研究出了處理它的好辦法,那就是先在石塊上畫出切割線,然後用工具沿著切割線鑿出一道淺淺的溝槽,用幹燥的海沙將其充填,然後壓上金屬絲。奴隸工匠拽著金屬絲的兩端,沿著凹槽前前後後的拉動金屬絲,金屬絲向下擠壓沙子,而沙子才是真正用來切割石塊的物質,通過不斷的摩擦來磨損石質。隨著凹槽越來越深,這時還需要往裏添加更多的沙子,直到最終將石塊分割開來,變成石板。

最終塑形完成的方形和圓形石塊會比最終建廟的石料要稍微大一些,而且奴隸工匠們在處理時特地在石料四周留下凸起作為把手,以方便建廟的工匠們搬運。

……

完成塑形的石料會被立即運走,這就又得由王國奴隸們接手了。

將近20名奴隸費力的將石料擡到木筏上,木筏下面墊著圓形木頭。一部分奴隸用繩索牽拉木筏,其余的奴隸則不斷地在前方擺放圓形木頭,和之前一樣,石料緩緩地被拉動著,移向礦場的出口。

出口在入口處的旁側,其道路是用大塊的石頭鋪砌而成,牢固而平整,並且在道路的盡頭形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平台,平台前方停放著一輛四輪車,其高度正好與平台齊平,以方便粗重的石料能夠省力的被推到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