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斯巴達的決定(第2/2頁)

阿格西勞斯看著在會場中央慷慨激昂發表演講的克利奧姆布羅圖斯,不知為何腦海中卻浮現20多年前同樣是在這裏自己通過雄辯擊敗侄子列奧提齊德斯、奪得王位的那一幕。

而如今自己老弱病殘,難道真的連勇氣也沒了?……阿格西勞斯猶豫了:與戴奧尼亞斷交,得罪戴奧尼亞,可能會引發戰爭;但是不斷交,又會得罪波斯,它會轉而支持底比斯,目前的這場戰爭不但不會停止,而且將會變得更加困難……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阿格西勞斯長了張嘴,最終沒有反駁。

接著這30名斯巴達長老(包括兩位國王)就“是否取消與戴奧尼亞的友好協議”一事進行表決。這些年過60的斯巴達貴族或許人生經驗豐富,但大多性格保守,萬事只求穩妥,由於戴奧尼亞盡管距離伯羅奔尼撒更近、但卻從未涉足過希臘本土,相反是遠在千裏之外的波斯卻始終在對希臘施加著影響,無論是伯羅奔尼撒戰爭、還是科林斯戰爭,波斯對斯巴達的幫助都是巨大的,而這些長老無疑都是這些戰爭的親歷者,都深有感受。

但最終的表決結果是20:20,其實是阿格西勞斯的影響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相比較至今在軍事上還沒有出色表現的克利奧姆布羅圖斯,很多長老更願意相信有智慧、有威望的阿格西勞斯。

現在,最後的決定權落在了5名監察官的身上。

斯巴達的監察官所擁有的權力很大,對內可以審查和監督國王以及長老,對外則負責外交和監察出征的軍隊,但他們卻是選自於普通的平民,這些平民從小就接受著艱苦的軍事訓練,成年後不斷的進行戰鬥,直至30歲才脫離集體生活,他們除了精通軍事技能之外,大多數人對於政治、外交等其他方面都不太了解,像客裏索普斯這樣見多識廣、有著政治智慧的公民並不太多,所以斯巴達這些年對外一向比較強硬,只有受到了較重的挫折,才會選擇退縮。

但是今年選上的這5位監察官卻無一例外的全部選擇了——與戴奧尼亞斷交,原因很簡單:與底比斯的連年戰爭,沒有取得任何明顯進展,國內卻日益困頓,戰士不斷傷亡,民眾苦不堪言,厭戰情緒非常嚴重,監察官們的選擇反映的就是此時的民意,斯巴達民眾迫切的想要停止戰爭、恢復和平。至於可能因此導致一個更強大的敵人戴奧尼亞,他們卻不會考慮那麽遠。

這樣的結果沒有讓阿格西勞斯感到失望,反而是讓他松了口氣:既然神祇已經為斯巴達做出了選擇,他也不需要再糾結什麽了。

克利奧姆布羅圖斯看到阿格西勞斯又站了起來,忍不住自得地說道:“現在與戴奧尼亞斷交的決議已經通過,你就算要反駁也沒用了。”

阿格西勞斯沒有理他,環視眾人說道:“就算我們決定要與戴奧尼亞斷交,但是也應該派一個能說話的使者,委婉的跟戴奧尼亞國王說明我們不得不斷交的原因,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誠意,相信也不會激怒戴奧尼亞人,在我們與底比斯和談的關鍵時候向我們宣戰。”

“我說過了,斯巴達不畏懼於戴奧尼亞作戰,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好機會,解決掉這個大麻煩!”克利奧姆布羅圖斯不滿的提醒道。

“阿格西勞斯王說得有道理,如果能夠同底比斯、雅典達成和議,又能暫時避免戴奧尼亞挑起戰爭,當然是最好了。”不只是多數的長老們對此表示贊同,就連監察官們也沒有異議,但是他們卻為出使的人選感到頭疼。

因為從以往僅有的幾次與戴奧尼亞打交道的事例來看,那位戴奧尼亞國王並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所以派一個他熟識的、又擅長外交的使者前往圖裏伊,肯定起到的效果要好很多,但無論是客裏索普斯、還是菲比達斯都已經相繼戰死,其余的斯巴達人對戴奧尼亞完全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