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向伯羅奔尼撒前進(第2/2頁)

斯巴達得知了“阿卡狄亞在籌建聯盟”一事,但此時它對底比斯的戰爭正處於關鍵階段,實在沒有余力來制止這件事,而且阿卡狄亞各城邦一直在出兵出糧,幫助它征戰,所以斯巴達人假裝未見,想等到解決了底比斯的問題後,再回頭來處理這件事。

但沒有想到留克特拉一戰驟然改變了希臘的局勢,原本剩余的幾個阿卡狄亞城邦也因此而發生動搖,於是在呂科美德斯的積極說服下,它們也開始主動要求加入泛阿卡狄亞聯盟。

這幾個城邦中就包括泰吉亞,泰吉亞位於阿卡狄亞地區的東南部,一直以來都被斯巴達視為堅定的盟邦和北部邊疆的牢固門戶,現在泰吉亞居然倒戈了,這讓斯巴達人終於難以容忍,於是檢察官們派出使者,威脅阿卡狄亞各城邦,要求他們必須立刻解散這個聯盟,否則將會遭到斯巴達軍隊的憤怒。

阿卡狄亞人當然不會屈服,但他們也知道斯巴達人的強大,單憑己方的力量無法與之對抗,於是不得不尋求外部力量的支持。他們首先想到的求助目標就是雅典。

雅典在留克特拉會戰之後,高興斯巴達力量衰落的同時,也在擔心鄰邦底比斯的崛起,於是它采取了一個行動,邀請自己的海上同盟城邦以及伯羅奔尼撒各城邦代表雅典重新宣誓之前的大王合約,並且鄭重提出:在遭到敵人攻擊時,宣誓的各成員應該互相幫助。

看起來雅典的這個行動是對之前在斯巴達簽署的卡利阿斯合約的一個繼續,也是對遭到戰場失利的斯巴達及其盟邦的一個支持,但事實上雅典是企圖擴大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影響,想要篡奪斯巴達的領導位置,同時也在想要把波斯拉攏過來。

曼丁尼亞和阿卡狄亞的多個城邦也參加了這次宣誓活動,按照協議,雅典有義務提供幫助,所以阿卡狄亞人向雅典派出了使者。

就在阿卡狄亞使者趕往雅典的途中,一支龐大的船隊正駛過亞得利亞海,向著伯羅奔尼撒半島駛來,它正是戴奧尼亞遠征斯巴達的軍隊。

按照戴奧尼亞神聖王國的軍隊動員速度,在出征的命令下達之後,各地區一般在四、五天之內(像盧卡尼亞這樣面積較為廣闊、山嶺密布的地區,軍營通知各城鎮,以及各城鎮公民到軍營會合需要不少時間)就能完成集結,就算還加上戴弗斯國王要與軍務部商議,讓其做一些軍事準備,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會超過15天。

之所以在兩個月後才命令軍隊出征,就是因為隨後傳來的底比斯和斯巴達停戰、伯羅奔尼撒半島內出現的一系列反斯巴達浪潮引起戴奧尼亞高層的重視,特地暫停了軍事行動,以觀望局勢發展,直到兩個月之後才重啟。

為了避免出征的消息事先被斯巴達人探知,戴奧尼亞對外宣稱“是去討伐屢次襲擾伊比利亞南部地區的盧西塔尼亞人”,因此軍隊上船的地點並沒有定在布林迪西,而是在克羅托內。

第四軍團軍營原本就在克羅托內,第一軍團和第六軍團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相距不太遠,三個軍團很快就在克羅托內港口乘坐早已準備好的船隊,在第1艦隊的護衛下,向東行駛。

龐大的船隊途徑意大利的腳後跟,在奧德魯姆歇息了一晚,第2天駛過亞德裏亞海之後,沿著希臘本土的西海岸向南行駛。

該船隊所途徑之處,城邦村鎮無不惶恐,比如克基拉島。希臘的民眾還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一支船隊,它有300多艘運兵船、500多艘運載輜重的貨船、還有550艘戰船,總共是1200多艘船只,鋪陳在海面上,前後足足五、六裏的長度,這還是因為整個船隊選擇了海況較好的這幾天出征,船只的排列較為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