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征服迦南和泰爾(第2/2頁)

戴弗斯順便問起了漢諾等人的近況,泰潘拉科的神情就變得有些沉重。

原來,戴奧尼亞迫使迦太基驅逐漢諾派之後,大部分人選擇到曾經的母邦泰爾定居,泰爾也接納了他們,但是漢諾等人在迦太基一手遮天的權勢不但無法在重現,而且泰爾高層還有意對其壓制,使他們很難獲得一些權力。泰爾民眾曾經無比羨慕迦太基的財富和威勢,如今卻經常鄙視這些喪家之犬,雖然他們衣食無憂(投靠戴奧尼亞的俄克裏頓出於愧疚,說服迦太基議會,允許他們帶走了自己的一部分財產),但是生活得比較壓抑,尤其是漢諾,曾經一呼百應的他完全無法忍受這樣的落寞,沒過幾年就郁郁而終。

但是自從戴奧尼亞向波斯宣戰之後,泰爾高層開始重視泰潘拉科他們,不但經常向他們詢問有關戴奧尼亞的情況,還推選泰潘拉科等幾人成為議員,在議會上一起商討如何應對戴奧尼亞軍隊的進攻。

之所以派泰潘拉科作為使者,也是因為他同戴奧尼亞人是熟識,更易被戴奧尼亞人所接受。

而泰潘拉科出使的目的就是代表泰爾向戴奧尼亞投降。

對於這個好消息,戴弗斯並沒有顯得高興,反而有些謹慎,因為在他的記憶中亞歷山大率軍隊到達泰爾時,泰爾人也是主動服軟,但當亞力山大提出要前往泰爾城內的美耳刻神廟祭拜赫拉克勒斯時,泰爾立即表示了拒絕,原來他們不過是面對軍事壓力而選擇了詐降,想等待亞歷山大軍隊同波斯大軍進行最後較量之後,再做出最後的抉擇。

所以戴弗斯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泰潘拉科稱自己無法作出決定、需要詢問泰爾議會的意見之後才能回復。

在他乘船離開之後,戴弗斯當即提醒眾將領:做好戰鬥的準備,不要被泰爾人投降的舉動所迷惑。

誰知到了下午,泰潘拉科再次來到戴奧尼亞營地,向戴弗斯誠摯的表示:泰爾議會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歡迎戴弗斯國王的到訪。

戴弗斯也沒有推辭,第2天就率領一支精兵登上了小島,泰爾人恭敬的迎接。

在戴奧尼亞神聖王國中赫拉克勒斯是最受民眾歡迎的天神之一,因此戴弗斯比較莊重的祭拜了它在這裏的神像,在整個祭祀過程中泰爾人始終很安分,這才使得戴弗斯相信了他們的誠意。

戴弗斯根據自己在泰爾城觀察到的情況,分析得出了泰爾人為什麽做出了同前世的歷史中截然相反選擇的原因。

那是因為上一世歷史中的亞歷山大雖然在陸戰中連戰連捷,但是他的海軍卻很弱小,甚至一度還解散了他本就弱小的艦隊,使得波斯艦隊多次騷擾他征服的後方,給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煩,亞力山大只能通過依次攻占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個波斯所屬城鎮來最終獲得東地中海的主導權,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正因為如此,泰爾人欺負他沒有海軍,很難攻克他們位於海中的城市,所以才敢以詐降的方式來拖延時間。事實上亞力山大因為缺乏海軍,在攻打泰爾時確實遭遇到很大的困難,即使後來有塞浦路斯的投降為他提供了一支艦隊,他攻下泰爾也花費了7個多月的漫長時間,費時又費力。

但是戴奧尼亞神聖王國不同,它本身就海軍強大,又在薩摩斯和塞浦路斯兩次大敗波斯艦隊,不但建立起海上的絕對優勢,而且完全掌控了近東海域。前不久,登陸塞浦路斯的軍隊已經征服了全島,第一、第二艦隊已經入駐塞浦路斯軍港,距離泰爾很近,隨時可以封鎖和進攻泰爾,對泰爾城造成很大威脅。

此外,前世的馬其頓軍隊雖然戰鬥力很強,但其數量不過4-5萬人,和波斯大軍相比,顯得過於懸殊,所以泰爾人對馬其頓最終能夠戰勝波斯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