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4頁)

沈季青現在被盯得這麽緊,林氏被蕭家咬得這麽緊,他肯定已經在想辦法將蕭家掌握的罪證慢慢銷毀或轉移給別人。

沈星闌雖然盯得緊,但只要沈季青成功蘇家的任何一個人拖下水,到時沈季青必定會再想辦法將消息傳到她面前。

一旦沈星闌選擇隱瞞欺騙她,他們之間便會種下懷疑的種子,遲早會跟前世一樣因為誤會出現裂痕。

信任一旦瓦解,就很難修復。這正是沈季青的目的。

沈星闌極為聰穎,又如何不知蘇長樂在擔心什麽,他們前世的確就是因為這樣,才會產生那麽多的誤會,明明有機會兩心相悅,最後卻漸行漸遠。

他不由得在心中微微一嘆,沉重的閉了閉眼∶"知道了,蘇府的一切,孤日後不會再對你有所欺瞞。"

沈星闌笑著親了親她的臉頰∶"囡囡有問,孤必答。"

"我就知道太子哥哥對我最好啦!"蘇長樂獎賞似的蹭他鼻尖,抱著他的腦袋,在他嘴角吧唧的親了一口。

春闈過後,蕭林兩派之間的明爭暗鬥,可說完全浮上台面。蕭氏一脈一再向宣帝呈上大大小小的罪證,甚至揭發林家的兩位國舅,曾在十多年前的陵寢工程,仗著當時林家勢力龐大,並且宣帝對他們極其倚重,趁其權傾朝野無人可與之抗衡時,在承修皇陵期間屢生事端,甚至貪汙了數萬銀兩。

此事牽連人數極多,林皇後兩位兄長如今已不止是停職查辦,林皇後的二哥已經被發配邊疆,大哥則身陷囹圄,極有可能秋後問斬,抄家滅族。

火雖尚未燒到沈季青身上,但晉王一脈已有眾多官員被革職與流放。

林家發生如此大事,朝中眾人不免蠢蠢欲動,原本還在觀望不站隊的,紛紛開始站隊。

縱使林皇後之前雖然親筆寫信,表明支持宣帝,卻始終沒有真正去討好阮驪媒。

阮驪妹那樣的出生,怎麽配得上與她平起平坐?

可到了這個時候,朝中局勢越發復雜,已經完全脫離林皇後的掌控,她再如何不願,也不得不拉下臉面,去接觸阮驪姝。

可惜阮驪姝並未如她所想那般好哄騙,林皇後不止沒在阮驪姝身上討得好處,還吃了她幾次的閉門羹。

偏偏宣帝又極其疼愛阮氏,即便她對皇後無禮,宣帝也不曾給過她任何處罰。

不過蕭氏一脈一再聯和大臣及言情上諫,直言際婕妤身份微末,卻不知從哪裏攀上了高枝,想方設法混進得經過嚴格挑選,才能勝任的分香女郎一列,顯然一開始接近皇上就抱有目的,要皇上莫要被此禍國妖姬迷了心眼。

蕭貴妃及蕭氏,自然成了阮驪姝眼中最礙眼的一根刺,無需林皇後慫恿,她也會想辦法弄死蕭氏。

就在文武百官以為林氏大勢已去,就在有不少人準備投入大皇子的陣營時,林氏一派的禦史上奏彈劾科場舞弊一事,爆發出一場震驚天下的大型科場弊案。

主考官不止暗中收賄還泄露試題,不論哪種,都犯了天子大忌。該主考官雖是家人,卻只是蕭家隔了好幾宗的旁支,平時並無往來。蕭氏極力反對宣帝接阮驪妹進宮一事,早就被帝王記恨上,對他們恨得牙癢癢的,如今宣帝又中了阮氏女的情蠱,整個人越發意氣用事。

他就如前世對付蘇澤那般,完全不給蕭家台階下,直接嚴辦此事,一調查之下,此案牽涉人數不少,不止蕭家人好幾個被問罪,就連原本置身其外的蘇家都莫名其妙被牽連了進去。

那日,蘇家的小廝按平時的習慣,前去看皇榜公布何事,赫然發現在眾多名字之中,居然有自家大公子的名字"蘇玉"二字。

此案牽連人數眾多,京中多條官路,一大早便被傾巢而出的錦衣衛們圍得水泄不通。

尤其以榮國公府及相府周圍的官路為最。

蘇玉身為刑部侍郎,若真涉入此案,便是知法犯法,一旦屬實,必定人頭落地。

蘇家父子仨人,當時還未上朝,見到大批的錦衣衛魚貫而入,湧入相府之中時,臉色紛紛一變。

蘇澤聽見大兒子牽涉科場舞弊一案,更是震驚得說不出話來。蘇母臉色發白,搖搖欲墜,蘇天揚立刻上前扶住母親。江子菁從未見過這麽大的陣仗,見到蘇玉被幾個人高馬大的錦衣衛團團圍住,害怕得眼流直流,嗚鳴咽咽∶"大公子清廉正直,奉公守法,各位大人是不是捉錯了人,公子絕不可能收賄。"

蘇玉見她如此,心中疼得似有鈍刀在割一般,錦衣衛圍上來要帶他走時,卻沒有任何反抗。

他們得端,坐得正,並不怕被調查。

蘇澤雖然驚愕,卻一點也不相信蘇玉會犯下這等胡塗事,兩個兒子到底都是他親手拉拔長大,他知道,這件事必有蹊蹺,甚至很可能是因為蘇玉年年拒絕婚事,所以才會惹上這次的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