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頁)

康熙忍不住輕笑起來,心裏竟然湧起一股奇異的感受。

雖然宋瑞夫婦二人不肯為了銀錢出賣主子,的確令康熙滿意,但他們竟然說什麽也不肯讓他去莊子上看一眼,仿佛他是那豺狼虎豹,又或是見了女人便走不動路的登徒子似的,生怕他沖撞了他們家小姐,這就不免讓康熙覺得有些不大舒服了。

想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年紀輕輕便已經鏟除權臣鰲拜黨羽、平定三藩叛亂、收復台灣,不久前又剛剛在台灣設置一府三縣,設巡道、總兵官、副將,遣兵八千,徹底將台灣控制在自己手中,如今正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時候,這還是他第一次被兩個家奴攔著不讓他進門兒的。

也不知這兩個家奴口中的小姐究竟是什麽樣的一個人物,難道還能是一個天仙不成?竟然如此難見!

康熙似笑非笑的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早就聽聞江南出佳人,想來你們家的這位小姐也是一位姿容出眾的美人了?”

宋瑞皺了皺眉,連忙解釋道:“我們不過是下人奴才,可不敢私自議論小姐的容貌!況且,即便是在府中偶然遇見小姐,奴才和小廝們自然都要遠遠的避開,究竟小姐容貌如何,也不是奴才們可以看的!”

康熙心中冷笑連連。

他還真就不信了,這世上竟然還有他去不得的地方,見不得的人?

康熙輕笑道:“看來只有知縣大人帶路,今兒我才能進去這莊子上看一看了。”

康熙此時的興致已經完全被挑起來了,當即便轉頭對梁九功吩咐道:“既然如此,你即刻回去叫上蘇州府的知府盧騰龍,一起去知縣府上,將知縣大人請過來吧。”

康熙南巡到了蘇州,蘇州府知府盧騰龍這幾天正奉旨等候康熙召見,沒想到竟忽然見到了康熙身邊的紅人內廷總管梁九功。

梁九功別的話也沒有對盧騰龍多說,只對他傳了康熙的口諭,讓他同自己一起去一趟吳縣知縣王國正的府上,帶著王國正一起去見駕。

盧騰龍不由得心裏一片慌亂,心裏琢磨道難不成王國正那個倔強的書呆子沖撞了貴人,又給他惹出什麽麻煩了?

盧騰龍自不敢耽擱,連忙與梁九功一起騎著馬趕到了王國正的府上。

王國正雖然也聽聞康熙南巡一事,卻壓根兒沒有想到此事與他這個芝麻綠豆大的知縣會有什麽關系。

如今乍然見了蘇州府的知府盧騰龍,又聽聞康熙此時正在他家的莊子附近,並傳他即刻前去面聖,王國正仿佛被當頭打了一棒子,不由得頂梁骨冒涼風,整個人都有些暈暈乎乎的。

王國正也不敢將真相告知夫人黃氏,生怕嚇著了愛妻,令黃氏擔心,連忙勉強強作鎮靜的安慰了黃氏幾句,便跟著盧騰龍和梁九功去了,三人騎著馬,快馬加鞭的向莊子上趕去。

這一路上,王國正心思百轉千回,怎麽也想不明白他不過才剛剛將寶貝女兒送到莊子上而已,怎麽就招惹上這麽一尊大佛呢?

王國正心裏無比後悔,恨不得立即將女兒接回家中藏起來,實在不願蜜菀被康熙看到。

無奈皇命難違,他雖然寵愛女兒,卻也並不能違背君臣之道,做出欺君罔上之事,不由得心亂如麻。雖然是金秋十月,王國正身上的衣袍卻生生被冷汗浸濕了兩層。

王國正跟隨盧騰龍和梁九功一路急馳,快馬加鞭的趕到宋瑞家中的時候,只見康熙依然悠閑自得的在院中的藤椅上坐著,手中折扇輕搖,卻在閉目養神。

宋瑞一家四口可憐巴巴的站在一旁,像是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卻又不該如何是好。

蘇州府的知府盧騰龍是見過康熙的。盧騰龍一見康熙果然在此,頓覺身上發軟,兩條腿仿佛面條似的不聽使喚,當即便連忙上前幾步,跪倒在康熙面前,顫抖著聲音說不出話來,只低頭便拜,接連向康熙磕了幾個響頭。

王國正此時見了康熙,反而比剛才鎮定了一些,也連忙整理衣袍跪在了盧騰龍的身後,向康熙磕頭行了大禮,卻多留了一個心思,口中只說“給公子請安”,卻並未直接在家奴面前道出康熙的身份。

康熙睜開眼睛,上下打量了王國正片刻,方才道:“平身吧。出門在外,不必多禮。”

盧騰龍和王國正得了康熙的旨意,方才敢站起身來,垂首而立,等候康熙指示教訓。

宋瑞一家四口雖然不認得康熙是何人,也不認得盧騰龍是誰,但見自家老爺都恭恭敬敬的向這位貴人下跪磕頭了,便知道此人一定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了,也連忙跪在康熙面前,向康熙磕了幾個頭。

康熙一向以仁君自詡,自然不會同幾個沒有見過他、不識聖躬的家奴一般見識,更不會遷怒於他們,只是笑著對王國正吩咐道:“我對你家的莊子感興趣得緊,你這便帶路,隨我進去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