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4/6頁)

浮碧亭和澄瑞亭一東一西,均為方形,亭南伸出一座抱廈。兩座亭子建在一座單孔石橋上,石橋下是一池碧水,水中有清雅的睡蓮和遊動的金魚。

此時,在清澈的池水中,宮人們已經按照康熙的吩咐將盛放著煮熟的雞蛋的小籃子和盛著果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由其順水漂流,並且在浮碧亭和澄瑞亭中設席障,準備了茶具與鮮花,宮康熙和蜜菀宴飲應節使用。

蜜菀見康熙竟然將上巳節的傳統習俗臨水浮卵和曲水流觴都做出來了,心裏又是驚喜、又是感動,開心的笑彎了眉眼。

由於蜜菀懷有身孕,因此康熙命宮人們準備的酒是懷有身孕的女子也可以飲用的果酒。康熙與蜜菀舉杯共飲,又親手為蜜菀剝了一個雞蛋,喂到她的口中。兩人一起吟詩作賦,有說有笑,皆心情大好。

康熙想起蜜菀曾經告訴過他,當年蜜菀在蘇州府過上巳節的時候,還曾經在河邊與其他少女一起踏歌起舞,不覺心生向往。

康熙對蜜菀道:“如今菀菀懷有身孕,不便起舞,不如菀菀為朕唱一首歌吧。”

蜜菀用銀箸輕輕敲著酒杯,開口清唱道: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菀菀唱的真好。”康熙笑著誇贊道:“這首《詩鄭風溱洧》此時唱來倒是極為應節。”

康熙又笑著告訴蜜菀道:“朕查到上巳節期間還有一種弋射活動,即利用一種帶絲線的箭射擊野雁,射中後即索絲而取雁。而後,便可以將此雁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朕原本還打算命人準備幾只野雁來射的,又擔心菀菀膽子小,不忍心看見野雁受苦,因此後來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蜜菀拍著胸口長松了一口氣,笑著對康熙道:“還是皇上了解菀菀!幸好皇上沒有安排設計野雁的環節,因為想到那些大雁,菀菀便尤其不忍心傷害它們了。”

康熙好奇的詢問道:“為何菀菀尤其不忍射殺野雁呢?”

蜜菀淺笑道:“是因為菀菀小時後學過的一首詞。”

康熙心中一動,已經想到了那首詞是什麽,卻依然笑著問道:“哦?菀菀說的是哪首詞?”

蜜菀笑著回答道:“是元好問的雁丘詞。每次菀菀只要想起詞前的小序 “ 乙醜歲赴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 ,竟自投於地而死 。’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為識,是曰雁丘,菀菀的心裏便覺得十分難過。

菀菀覺得世間萬物,皆相互關聯,天地之間,並非只有人有情,動物、植物亦有情有感。倘若因為捕殺一頭大雁,還連累它的伴侶也丟掉了性命,豈不太過殘忍?

皇上仁善,為野雁著想,放那些野雁一條生路,實在令菀菀欽佩萬分。”

康熙心中此時頗為無奈。

他仁善不假,但他之所以放那些野雁一把,可並不是因為他為野雁著想,他明明是為菀菀這個小丫頭著想,可是,這個小丫頭好像並沒有體會到他對她的一番心思。

康熙望著蜜菀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卻沒有在其中發現一絲曖昧與嬌羞。

康熙不禁暗自感嘆:他的菀菀還是太過年輕了些,雖然菀菀已經嫁給了他,但是對於男女之間的癡情愛欲,菀菀還只是一知半解。

就拿剛才的情況來說,既然他們已經聊到了雁丘詞,這是一個多麽好的向對方表達心意的好機會,倘若換了後宮之中的其他妃嬪在場,但凡知道雁丘詞內容的妃嬪,只怕早就借著感人肺腑的詞句向他表達心意了。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這是一首多麽適合情人之間傳情達意、互訴衷腸的詞啊!可是,他的菀菀卻一心只顧著心疼可憐的大雁,竟然一點也沒想到其他的事情,實在是令他有些失望呢。

康熙嘆了一口氣,柔聲對蜜菀道:“朕也覺得這首雁丘詞寫得極好。但朕覺得大雁之間的感情固然感人,但詞人的本意確是在以物喻人。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菀菀說是麽?”

蜜菀愣了愣神,在心中沉吟了幾遍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卻竟然有些想的出了神,半晌都沒有說話。

蜜菀覺得她似乎忘記了一些對她而言很重要的事、很重要的人,可是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她忘記的究竟是什麽事和什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