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4/6頁)

可見,在百姓人口大量增長之前,必須要提高糧食的產量,保證百姓們可以填飽肚子,否則便會引發動亂,嚴重者還會危及王朝的統治。

因為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人在被餓死之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選擇鋌而走險,即起兵造反,為自己求一條生路。

滿清八旗剛剛入關的時候,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造成了大量人口減少和大片土地荒蕪,因而這種人口和土地之間的矛盾並不突出。

而近些年來,隨著戰爭的停止和朝局的穩定,百姓人口已經開始加快增長,這也是康熙為什麽如此急於提高糧食產量的原因。

康熙為了穩定民心,減少人口增加與土地面積、糧食產量有限之間的矛盾,他近年來在曾在大朝會上數次對大臣們強調:“民生所以未盡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戶口日繁,地不加增,產不加益,食用不給,理有必然。”並且決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然而,這種讓利於民的做法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一定的問題,可以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時刻,減輕後來人的一些負擔,但卻並非長久之計。

因為不斷增長的人口始終還是需要吃飯、需要填飽肚子,因此,節省糧食從來都不是解決百姓們吃飯問題的最好辦法,而增加糧食產量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康熙看著手中被他吃得只剩下小半個的土豆形狀的小饅頭,忽然想起明末農學家徐光啟曾在《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

康熙當即便決定在全國發布一道勸農文告,要求全國農民大力種植土豆。康熙一想到此種容易種植的土豆在災荒之年可以讓許多百姓不再忍饑挨餓,便覺得心情大好。

康熙看了看小玉米形狀的小饅頭,忽然想到玉米這種作物其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稻米糧食,也可以讓百姓們填飽肚子。

康熙決定今日上朝之時便與大臣們仔細商討在大清大規模推廣玉米種植是否可行。

康熙受到蜜菀為他做的土豆和玉米形狀的小饅頭的啟發,想到了讓百姓們填飽肚子的好方法,頓時龍心大悅,眉宇間皆是愉悅的笑意。

康熙又見蜜菀做的小饅頭之中還有一個紅薯形狀的小饅頭,當即便多看了紅薯小饅頭幾眼。

康熙對紅薯了解的並不多,只在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之中看到過關於紅薯的記載,知道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可強腎陰,被視為良藥。

康熙想到蜜菀為他做的土豆和玉米形狀的小饅頭都給了他啟發,讓他找到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稻米大面積在大清推廣種植的作物,便特意將這個紅薯形狀的小饅頭留了下來,打算今晚問一問蜜菀是否了解紅薯的習性和耕種方法。

康熙在朝會上仔細與戶部的官員商討以後,發現不止土豆可以在全國大規模的種植,與土豆一樣在明代由美洲傳入的玉米,同樣非常容易養活,而且玉米比土豆更加耐旱,也更加適合大規模的種植。

康熙發現若能在大清大規模的推廣玉米種植,便可以使大清國內大量難以灌溉的山丘旱地有了用武之地。

康熙知道在不能有效提高一畝地的糧食產量的情況下,如果要想增加糧食產量,最有效的辦法便是開墾荒地,擴大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

而且大清承平越久,則百姓人口必定會加速增長。地土所出,僅可贍給,若是遇到災荒之年,百姓必會飲食為艱。因此,開墾一事勢在必行,於百姓於大清皆大有裨益。

康熙一想到這些山丘旱地數千年來第一次被視作耕地開發,種出的玉米又可以當作主食食用,使百姓們不再忍饑挨餓,康熙便覺得躊躇滿志,龍心大悅。

康熙想到給他啟發的那些精致可愛的小饅頭,越發覺得蜜菀是他的福星。

當康熙在朝堂上因為決定在大清國內大面積推廣種植土豆和玉米而龍顏大悅的時候,蜜菀正在慈寧宮中陪著太皇太後剛剛用完早膳。

太皇太後對蜜菀親手為她做的精致漂亮的小饅頭贊不絕口。

太皇太後拉著蜜菀白皙柔嫩的小手,一邊看一邊笑著對蘇麻喇姑誇贊道:“菀菀這雙手可真是太巧了,既會耕種、又會刺繡,還會做各種精致美味的菜肴,就連做個饅頭都與別人做的不一樣。

菀菀將那些小饅頭做的像花兒一樣漂亮,哀家都有些舍不得吃了。”

蘇麻喇姑也笑著誇贊道:“密嬪娘娘的確心靈手巧!奴婢從來沒有看見過做的這麽好看的小饅頭,奴婢覺得密嬪娘娘這手藝比起內餑餑房的禦廚們都還要強些呢!

奴婢從前還覺得自己做的饅頭也挺好的,可是今日看了密嬪娘娘做的這些精美絕倫的小饅頭以後,奴婢可再也不敢說自己會做饅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