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第2/7頁)

康熙以為此事是貴妃的安排,因此心裏對於貴妃的知情識趣倒是十分滿意。

敬事房的兩位小太監聽了康熙的吩咐,不由得心中大震。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康熙果真對密妃娘娘寵愛到了這般地步,這密妃娘娘與侍衛圖裏琛的案子還沒了結呢,皇上便如此毫無顧忌的翻密妃娘娘的綠頭牌,夜夜親自前往儲秀宮與密妃娘娘同寢。

兩位小太監覺得剛才梁九功提點他們的話極為有理,這皇宮之中,唯有皇上的心意才是奴才們應該遵守的規矩。

就憑皇上現在對密妃娘娘的態度,顯然是相信密妃娘娘的清白的,就憑皇上對密妃娘娘的信任與寵愛,密妃娘娘與侍衛圖裏琛這個案子的結果顯然已經再明白不過了。恐怕那些之前對密妃娘娘落井下石的妃嬪們也要倒黴了!

兩個小太監連忙恭敬的應諾著,弓著身子退了出來。

梁九功看見兩個小太監退了出來,一見二人的神色便知道自己所料不差。梁九功笑著低聲問道:“如何?我的提點沒有錯吧?”

兩個小太監連忙回答道:“梁公公所料果然不差,皇上一看見密妃娘娘的綠頭牌,臉上便有了笑容,還吩咐奴才們即刻前往儲秀宮傳旨,告訴密妃娘娘皇上一會兒要前往儲秀宮與娘娘和十一阿哥、十公主一起用晚膳,皇上還說今夜要宿在了儲秀宮呢!”

“梁公公果然料事如神,剛才若不是梁公公提點,奴才們恐怕就要辦砸了差事,惹皇上生氣了!”

梁九功笑著點了點頭,低聲催促二人道:“得了得了,你們也不必在此恭維我了,趕緊按照皇上的吩咐好好辦差去吧!”

敬事房的兩個小太監點了點頭,麻溜的退下去辦差去了。梁九功吩咐芳柔為康熙泡了一杯洞庭碧螺春,親自端到南書房中呈給了康熙,果然發現康熙的臉色和緩了一些,不若剛才那般嚇人了。

康熙再次翻了密妃的綠頭牌,明知密妃月事來臨無法侍寢也要陪伴在她的身邊,此事仿佛長了翅膀一樣迅速的傳遍了東西六宮。莫說後宮妃嬪們知曉此事之後對蜜菀如何羨慕嫉妒,就連幾位阿哥們知曉此事之後都各懷心思,有著不同的打算。

大阿哥胤禔剛剛跟隨康熙出征歸來,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倒不覺得康熙寵愛密妃有什麽過錯。

就憑密妃那副冠絕後宮的美貌與年輕嬌媚的身姿,康熙出征歸來想要多招密妃伴駕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然而,太子胤礽的想法卻與大阿哥不同。胤礽這段日子留在宮中,自然知道最近幾個月關於密妃與侍衛圖裏琛之間的流言蜚語在皇宮之中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他原本以為康熙回宮之後會因為此事對密妃心懷芥蒂,進而責罰怪罪密妃,甚至為了保住皇家的顏面而賜密妃三尺白綾,卻怎麽也沒有想到康熙竟然會對此事毫不在乎,仿佛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寵愛密妃,頻繁的招密妃伴駕。

胤礽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康熙此舉究竟是因為他對密妃信任有加,從來不曾懷疑過密妃的清白,還是康熙對密妃的寵愛已經到了讓他可以不在乎這件事情的程度了?

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胤礽而言都令他十分心煩氣躁。

胤礽每次想到胤祥不僅能夠得到康熙的疼寵,還能得到親生額娘的陪伴與疼愛,可是他雖然早早的被康熙冊立為太子,但卻也背負著剛一出生便令皇額娘難產而亡的自責與愧疚。

他曾經以為康熙之所以會在他出生不久便將他冊立為大清國的儲君,必定是由於康熙與皇額娘之間夫妻情深、感情甚篤,然而,自從密妃入宮之後,胤礽卻發現他從前的想法並不正確,而他的皇阿瑪也並不像他從前以為的那樣敬重寵愛他的皇額娘。

這個想法令胤礽感到心煩意亂,他甚至不願深想康熙究竟為何要在他剛剛出生不久便冊立他為皇太子?

難道,康熙冊立他為太子,不是因為他對他們母子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是因為他是珍貴的嫡子,是康熙穩定前朝局勢的有力工具?

胤禛得知康熙回宮以後對蜜菀依舊恩寵有加,並未受到皇宮之中流言蜚語的影響而怪罪蜜菀,這才放心了一些。

無論後宮之中的流言傳得多麽會聲會影,胤禛由始自終都對蜜菀深信不疑。在胤禛心裏,蜜菀的人品貴重,皎潔清白如山間明月,根本不可能做出背叛皇阿瑪與侍衛私通之事。

知曉蜜菀依然受寵之後,胤禛打從心底裏為蜜菀感到高興之余,同時又感到有些莫名的悵然若失。

此種情緒來的太過突然,又實在有些莫名其妙,胤禛也想不明白此種情緒的由來,便暫且將它拋諸腦後了。

蜜菀在儲秀宮配殿之中正與胤祥和鈺珩一起練琴,忽見敬事房的兩個小太監前來傳旨,說康熙一會兒會來儲秀宮與她和孩子們一起用晚膳,不由得露出一抹愉悅的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