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禍國殃民的太後 38

康平二十三年。

“啟稟太後,鴻臚寺接到日照國遞交過來的國書,日照國懾政太後,也就是我國玉寧公主,親筆來函,請求入朝拜訪您。”

玉寧公主,是洛宛真和親時被賜的封號,一別二十一年,有關她在日照的消息,洛薇有時常關注。

她也算是親自見證,那位曾經胸懷大志的女孩,如何一步步扶持她那懦弱的,本被排除在繼承權之外的丈夫,登上日照國的王位。

從初時,由她代新王執政,到後來,在後宮沉溺女色的新王駕崩,繼位新王,是她的幼子,她以懾政太後的身份,臨朝執政至今,已過六年。

相較於洛薇有袁方的支持,可以無言的威懾四方,令那些人就算不服,也只敢在私下搞點小動作。

洛宛真在日照國的處境,顯然要艱難許多,她手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洛薇特意分配給她的,那些經過特別培訓的宮人內侍,以及暗地裏的五百侍衛。

可她就是憑借這些人手,硬生生的在照國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功將自己,送上日照國的懾政太後之位。

這其中,不僅需要心機、手段、魄力,還需要心夠狠,手夠毒辣,走的是與洛薇完全不同的路子。

隨著袁國強勢崛起,洛宛真這個和親公主,在日照國的聲望與地位,也得到巨大提升。

在洛薇的授意下,看在洛宛真的面子上,在兩國的經貿往來上面,對日照國也多有優待。

如此以來,有了利益的牽絆,洛宛真近幾年在日照國中的地位,已經不需要再靠暴力手段強制維持,而是得到日照上下一致的擁護。

這也正是她敢帶著日照王訪問袁國的底氣,不怕後院失火的同時,再次向日照國上下,展示她在袁國的地位,以及受重視的程度。

再見面,洛薇都不知道,對方已變成什麽模樣,她還認不認識。

洛宛真帶著日照國新王回京那天,提前掌握她行程的洛薇,帶著皇帝與皇後,親自來到京都外的十裏亭迎接。

不管對方變化多大,洛宛真當年主動站出來,和親日照,給袁國爭取到喘息之機的巨大貢獻,洛薇一直都有感懷在心。

所以,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洛薇願意給她這個面子。

康平十九年的遇刺事件,在洛薇另辟蹊徑,派人帶著黃正綱等人,以及後來主動加入隊伍的傳統士林之人,遍遊袁國上下。

讓他們真正近距離去聆聽過,那些最普通的百姓們的心聲後,除少數為滿足私心權欲以及利益,仍在堅持不斷搞小動作者,大多數人,都已經逐漸放下曾經的固執。

就連黃正綱本人,這個最忠實的孔聖門徒,最終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切身認識到,他所堅持的那些,只能給衣食無憂者,帶來精神上的富足。

而太後洛薇做的那些,才能真正讓世人倉廩足,而知禮,那些被認為不堪教化的庶民百姓,都能被教得很好。

貧窮的少年,穿著破舊卻整潔的衣物,邊在田間忙碌,邊背書誦詩,有關聖人先賢的古今典故,脫口而出,且都通俗易懂,周圍年長的人們,都能聽得興致盎然。

這一幕幕,給那些自詡讀書人的人們,帶來的沖擊,都極大。

這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遊歷結束後,那些參加遊歷者回去後,紛紛著書立說,講述自己沿途的所見所聞,發表自己的感慨。

令袁國上下的風氣,都隨之出現明顯的變化,真正意識到太後果然如她所言,並沒有滅孔聖之道的想法,而是取其精華,去除被後人增注的糟粕,在其中加入實踐。

讓孔聖之道走下讓人高不可攀的神壇,滲入民間四野,真正教化天下後,大家對教育新規,也就不再那麽抵制。

所以,近幾年來,袁國上下,一直發展得井然有序,說是進入高速發展黃金時期也不為過。

縱然總有些不死心的人,惦記著想要搞事,卻因影響力有限,能掀起的浪潮實在太小,阻礙不了什麽。

離開二十一年,這次算是衣錦還鄉的袁宛真,自打離開日照國境內,進入到袁國境內後,心情就一直很復雜。

有關袁國的信息,她也多是從書面,以及周圍人的口口相傳中,知道一些,知道她的故國,在她離開後,已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逐漸強大到威振四海。

曾經還可以借機要脅袁國的日照國,如今已如周邊小國一般,許多地方,都需仰仗袁國,這種日益頻繁往來的聯系,更讓所有人,對袁國的崛起,有著深刻的認知。

而袁國越是強大,她這個袁國的和親公主,作為身在日照國的外人,就越能感覺出自身處境的變化。

這一切,也讓她越發清楚的認識到,無論她走到哪裏,是什麽身份與地位,都改變不了她,永遠是個袁國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