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攔江大壩?(第2/3頁)

農田裏面全是積水,這是一場無法想象的天災。

還有一些百姓的屋子也被毀壞,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

今年怕是無法播種了。

路上的百姓也是唉聲嘆氣。

“以前每年也有洪水呀,但也只是毀了一些農田而已,哪像今年多少人連家都沒有了,這可怎麽活。”

“連續下了好幾天的暴雨,現在雨是停了,但是有什麽用。”

陳柏一路上也沒有閑著,到處走走看看。

如果他看得沒有錯的話,是因為連續的暴雨讓上流的河堤決堤了,河水傾瀉而下,才毀了這些農田和房屋。

陳柏對路上的百姓問了幾句,“老伯,我看那些河堤上的樹木好像被人砍伐了,不知道是被什麽人砍掉的?”

“聽說是要擴建東宮,但不知道為何砍了這麽多。”

齊政小聲補充了一句,“太子蛟建立私軍需要不少營地,應該是借擴建東宮為由,將這裏的木材砍伐來用了。”

陳柏都愣住了,砍哪裏的樹木不好,偏偏砍伐這個位置。

河堤上沒有了這一層防護,暴雨連續不停的下,河水上漲直接沖垮了河堤,這才導致這次的災情這麽嚴重。

這些河堤不是人修的,而是千百年來自動形成的,有這些樹木在十分的牢固,結果現在被人為的破壞,導致根基出了問題,再被洪水一沖直接就垮了。

陳柏嘆了一口氣,作孽。

等陳柏他們到了目的地的時候,原因基本上也分析完,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煩。

前來迎接的是本地的官員,他們對來援救的人其實是不抱希望的,但表面上肯定還是要問一問。

“不知道皇子政準備如何幫助我們治理洪災?”

齊政沒有回答,而是看著陳柏。

陳柏根據路上所見,但還是得繼續考察。

所以也沒有給出什麽意見,而是暫時住了下來。

這一住下來,就讓人有些唉聲嘆氣,因為在這些百姓眼中,這些來治理洪災的人,每天都在到處亂跑,看上去漫無目的,拿著一個奇怪的本子,奇怪的筆在記錄著什麽,但就是沒有辦正事。

不免有些感嘆,又是來走過場的,等他們離開後,什麽事情也不會改變。

而陳柏還真是在認真做事情,“讓你們記錄的數據都記錄好了嗎?”

一群學生拍著本子,“全都在上面了,分毫不差。”

陳柏他們這幾天做的事情,就是找出容易引發洪水的地點,然後測量水深。

陳柏從中得出一個結論,本地的洪災都是有周期性的,而且每次都是由河裏面的河水上漲沖破河堤引起的。

還詢問當地的老人,河水隨著四季變化的吃水深度的情況。

所有數據都記錄了下來。

“也就是說只要控制水位,適當的泄洪,洪災是可以避免的。”陳柏嘀咕了一句。

最好的方法其實是修建大壩,在適當的時機泄洪來控制水位,甚至還可以儲備水源用作澆灌,這樣在暴雨季節的時候,就能夠有效的避免洪災的發生。

但現在面臨著一個問題,修建大壩必定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金錢恐怕是沒人能出得起的,如果讓朝廷來負責的話,也會面臨很多其他的問題。

時間就更不用說了,陳柏他們肯定不能在這個地方待太久的,一旦修建大壩,那可能就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能夠完成的。

但處理的方法陳柏肯定是要提交給上去的。

陳柏結合收集到的數據,寫了一篇很長很長的論文和設計稿。

“論修建攔江大壩徹底治理洪災建議書。”

齊政看著手裏的設計書有些發愣,上面的數據寫得清清楚楚,甚至連大壩的工作原理都寫了出來。

理論上看上去似乎的確是有用的,而且它還是一個徹底解決洪災的提案。

這是千秋之功,如果真能解決掉這三城歷年來的洪災問題,必定能保證糧食的產量更加的穩定。

但問題也很明顯,這樣巨大的工程,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還有時間。

對現在的大乾來說,就有些不切實際了。

但這設計書看得實在讓人有些心血沸騰,如果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君王,恐怕無論如何也是要試一試的。

齊政只說了一句話,“這方法恐怕行不通。”

陳柏一笑,“我知道,但你不覺得它很誘人嗎?”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所有人知道我們提出了這個方案,拒絕的人可不是我們。”

齊政,“……”

他知道陳柏的意思,自己做好人,讓其他人去做壞人。

陳柏繼續道,“我這裏有兩本奏章要上交,你覺得如何?”

齊政:“還有一本奏章是什麽?”

陳柏又從袖子裏面拿出了一本已經準備好的奏章。

齊政看著不由得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