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1章 物以類聚東林黨(第2/2頁)

按理,你都“天生老臣,以遺陛下”了,那就當為大順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唄。

沒,一見勢頭不妙,惠老先生果斷投降了“大清”,可“大清”看不上他,不給他授官,於是失落回鄉。

據說,曾參與當地的反清起義,不過起事的副總兵自殺,他卻下落不明,從此消史在史書中。

總結起來,這位就是個偽君子。

物以類聚,雖不能一概而論,但也可管中窺豹。

……

碼頭上等人都是科道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東林黨人。

要等的人,也的確就是楊漣。

自被吏部舉為廉吏第一,楊漣就被召入京中任給事中了。幾天前,他的書信就到了好友惠世揚那裏,於是,今日惠世揚、周朝瑞出面召集了一眾好友,專程前來通州迎接楊漣。

焦急的等待中,楊漣所乘的船只終是靠岸,還沒下船,他就興奮的朝著碼頭上的一眾好友揮舞手臂了。

“大洪,一路辛苦了!”

眾人上前紛紛和楊漣寒暄,那邊自是有隨從將楊漣的行李接過,放上馬車。

“大洪這次進京,路上可是想好首疏了?”惠世揚微笑著看著楊漣,以他對楊漣的了解,此次進京任給事中,不一鳴驚人是萬萬不行的。

眾人聞言,都饒有興趣的看著楊漣,頗是想知道這位天下第一廉吏進京之後的首疏會是什麽。

“那是自然。”楊漣朝眾人拱手一笑,坦誠相告道:“聽聞淮撫上了請罷礦稅疏,大洪不才,願步淮撫之後,再上罷礦稅疏。”

淮撫乃是東林黨人李三才,也是這一眾年輕的科道官仰望之楷模。前些日子,他上書請罷礦稅,並在奏疏中一針見血指出,皇帝之所以不罷礦稅,病根在於溺志愛財,與民爭利。若皇帝不能去掉自身貪欲,還利於民,則政事一日不能清明。

這言論可是頗大膽了。

不過,奏疏被留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