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5章 截胡(第2/3頁)

葉向高已經決定,待李三才上任後,便再發動黨內眾同僚之力,推動增補閣臣通過,從而能夠讓李三才入閣輔助自己。將來自己致仕後,朝政便全然由李三才接管,這樣,不管三黨那些奸小再如何陰謀詭計,總是翻不起天來。

葉向高身為閣老,又是獨相,他在暖閣中自不會枯站,早有內侍太監搬來錦凳供他坐下,又奉來香茗。

葉向高一邊品著香茗,一邊靜靜等侯。

自他入閣以來,見皇帝的面屈指可數,不是他不願見,而是皇帝不見他。

三天前,得知關門軍變後,葉向高就連夜欲往宮中面君,可惜卻被擋住了。接下來的幾天,他天天都上疏要求面君,可皇帝一點動靜也沒有。

今日,皇帝終於肯見他了。

葉向高打起精神,準備借這次難得的面君機會,將手中棘手為難的事一股腦處置了。

終於,行動不便的皇帝終於在內監的攙扶下步入了暖閣之中。

“叫相公久等了。”

萬歷見葉向高要起身行禮,忙示意免禮,坐上禦椅後,他將幾封已經叫司禮監批過紅的奏疏命內監遞於葉向高。

葉向高粗略看了眼,都是最近通政司遞上去的有關各地災情的奏疏。

“陛下,逐日風霾,經年不雨,自京畿以至山之東西,河之南北,又至於西蜀,不少地方災情嚴重。據各地奏稱,已有數縣出現流離餓莩之狀,至耳不忍聞,目不忍見。臣懇請陛下赦免受災之地數年錢糧,以令災民能夠重建家園。”

“朕準了,具體事務閣老擬個章程,不必交朕,直接發下去叫地方處置便是。”對於救災之事,萬歷從不含糊,否則也不會單獨將這幾封災情奏疏給批復了。

見皇帝肯納自己意見,葉向高一喜,忙又道:“陛下,從來天下禍亂,皆由於人情之郁結。今日郁結異常,必有異常之變。科道官號稱言路,非但朝廷耳目,亦系咽喉。咽喉一塞,則飲食皆無。今言官舉劾條陳,一概不報。臣以為長此下去,言道必塞,實非國家之福。”

葉向高是想趁機勸請皇帝開言路,鼓勵科道上疏,做到疏疏回復,而不是如從前般不聞不問。

結果,萬歷聽後卻沉默了下來。

葉向高心中一嘆,知道皇帝對科道的成見太重,一時難以改觀。便不再多言,將著急要辦另一樁大事稟道:“陛下,以往親王入藩,最多賜田不過四千頃,今福王一賜就是十倍,然即便如此,陛下都不使福王歸國,臣恐陛下因而失信於天下。”

萬歷一愣,沒想到葉向高話鋒一轉說到福王賜田的事上。他眉頭皺了皺,擺手道:“祖制就有四萬頃之例,朕不過效祖制而矣。”

豈料葉向高卻道:“陛下,臣查過,祖制無此事。”

“……”

萬歷頓時很是尷尬,面色有些發紅。

“陛下,自古開國或承家,一定要循理安份,才能長久。鄭莊公愛大叔段,竇太後愛梁孝王,皆賜以大的封地封國,然此二人結局又如何呢?”

葉向高好言相勸,他始終認為皇帝給福王賜的莊田太多。雖說他已極力督促戶部和地方辦好福王莊田事,但直至現今,也尚未過半。所以,他想著是不是能夠勸諫一下,減少福王的莊田數。

萬歷聽明白了葉向高的意思,他沉吟片刻,問道:“那相公以為呢?”

葉向高忙道:“臣以為陛下下旨減一萬頃,福王殿下再自辭一萬頃。”

萬歷聽後,很是不高興,不快道:“先生全力為東宮,可否少許惠顧一下福王?”

葉向高正色道:“這正是老臣全力為福王著想。過去人們稱萬歲千歲,或我輩能活百歲,那都是虛語。如今皇上將近五旬,對福王仍寵愛不衰,若福王趁此時入藩,饋贈倍厚,宮中寶物如堆山,任意取舍。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萬一時移勢敗,福王恐怕連應得的份額都難拿到,如此說來,老臣為福王著想何所不至,還能說不盡力嗎?”

“朕已經下旨,福王知道,貴妃知道,天下人都知道,現在叫朕改旨,未免強人所難了。”萬歷不想減免給福王的莊田,因為他覺得自己這個父親太有些對不住兒子了。

“如果這樣的話,”葉向高頓了一頓,斬釘截鐵道:“那就請陛下下旨讓福王歸國吧。”

“這……”萬歷豁然而起,很是震驚,“這怎麽行!”

“陛下,藩王之國,祖制如何能違?”葉向高一臉不容商量的樣子。他是首輔,朝廷大事需要他這首輔維持,皇帝的大事也要他這首輔點頭,他若不配合,說句難聽點的,皇帝也玩不轉。

萬歷有點急眼,內閣就葉向高一人,要是葉向高再和他鬧翻,這朝政誰個替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