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3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2/3頁)

隨著明朝一行進城,建州大小人物皆縱馬奔來,良臣一一掃去,無一人認識,但他知道,這些人都是建州的翹楚。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黑圖阿拉城內,奴爾哈赤已然在自己的大衙門擺了酒宴,用漢人的話說是為天使接風洗塵。

陪席的是奴爾哈赤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和何和理,另外兩人則是禇英和代善。

明朝這邊除了熊明遇和魏良臣外,李家那個千戶和尚伯芝也在。建州上下對明軍招待還算豐富,只是氣氛有些詭異。

何和理和額亦都肯定是得了奴爾哈赤指示,席間很是殷切,不住勸酒。但是從二人勸酒次數來看,都是將魏良臣這個舍人副使捧的高高,反將熊明遇這個正宗進士出身的察訪使當作了副手。

這讓熊明遇吃的是十分窩火,換作是武人的話,只怕拍案起身就要走。奈何他是文人,正牌進士出身,哪裏好計較這些。他堂堂兵科給事中,建州左右衛察訪使總不能站起來跟建州人說他才是老大吧。

李家那個千戶和尚伯芝只顧悶頭吃酒,二人自始至終都沒有說什麽話。魏良臣話也不多,勸酒他就吃,不勸他也吃。建州的酒度數不高,他魏小千歲還是能大戰若幹回合的。

奴爾哈赤並不在席間,原因額亦都他們沒說。明朝這邊自也不會問,畢竟,奴爾哈赤是建州都督,能夠親自出城相迎已是給足面子,再要人家屈尊陪席,未免有些過份了。

說是說“天使”,可事實上魏良臣只是個協辦副使,而熊明遇這個察訪使只是兵部給出的臨時職位,並無聖旨背書。因而建州方面說“天使”是給他們面子,要求也不能太多。

良臣一直在觀察禇英和代善,禇英比代善要胖一些,但更成熟一些,英氣也多上幾分。這兄弟倆雖不是一母所生,但畢竟一個是大哥,一個是二哥,按理應該很是親近才對。但良臣發現兄弟倆彼此之間幾乎沒有話說,似乎彼此都有些厭惡對方。

額亦都和何和理這兩人對代善的態度也顯然比對禇英親近,一口一個古英貝勒叫著,渾然不理會身為長子的廣略貝勒禇英的觀感。

想到歷史上禇英之死,良臣有數了。

因為建州上下對自己的冷落,熊明遇這頓飯吃的頗不痛快,對魏良臣更是嫌惡。

吃完之後,熊明遇就提出公事要緊了。

“有關洪太主之事,魏舍人已親自前來說明,爾等若有疑問但可問之。朝廷向來公道,若此事真是我方理虧,則必會給建州都督一個交待。”熊明遇慢悠悠地說道。

聞言,李家那個千戶和尚伯芝都是眉頭一挑,但二人很知趣的誰也沒說話。

良臣暗罵了一聲,熊明遇這話的基調是定死他魏舍人是有罪的了,這怎麽行。

一旦這個基調被雙方接受,那下面就沒他什麽屁事了,能不能活著回去,完全得看黑臉老汗的心情,也看他熊察訪的心情。

念及此事,良臣頓時輕叩桌面,緩緩說道:“這事先不急,臨來之前,恩師楊鎬大人有一事囑托於我,此事還需建州方面立即著手處置。”

“敢問何事?”說話的是何和理,在建州眾臣之中,向來是他負責和明朝方面交涉。

良臣道:“寬甸六堡和漢人逃民的事。”

說完,何和理等人已然變色,代善更是微哼一聲。

……

寬甸六堡是去年李成梁送給建州的,此事牽涉極大,遼東巡按熊廷弼上任之後第一件彈章就是彈劾李成梁棄地失民,縱容建州。

而六堡問題的根本又是明朝在遼東的國策。

兩世為人的魏良臣對於明朝的遼東國策,自是知曉的,這個問題其實由來已久。早在大明成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派兵將蒙古人驅逐出東北,收復了整個東北。然而遼東地廣人稀,又沒有長城的保護,蒙古人時不時就來襲擾,令得明朝十分頭疼。

為了防止蒙古人死灰復燃,也為徹底解決遼東問題,使之長治久安真正成為大明的江山領土,太祖皇帝便在遼東建立宗藩,先後在廣寧設遼王,沈陽設沈王,開原設韓王,大寧設寧王。

四個藩王各領強兵鎮守,並從關內大量移民至遼東,以此強化遼東。然而,成祖永樂皇帝因是靖難取得皇位,故而以己為鑒,擔心強藩在遼東會危脅北京皇權,因此撤消了遼東諸藩,並進行戰略收縮,放棄了奴爾幹都司不少無人居住的地方,僅在遼東占據一些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有鑒於遼東漢人稀少,難以在短時間內將遼東建立的如同關內一樣,故成祖采取“以夷制夷”之策,扶持馴化南遷的女真人,將他們納入自己的麾下,建立建州左右衛,利用女真人作為抵擋蒙古人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