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3章 皇朝家私(第2/3頁)

財源滾滾來意味著風險大,眼下東南亞那邊已經有西班牙人、荷蘭人還有葡萄牙人在浪,一些地方還有不少大海盜,帶的人少了,未必就能幹得過人家。

所以,他魏公公得慎重,先從簡單的幹起來,徐徐圖之。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公公淚滿襟。

先打哪地下手,良臣不急,張誠說了,他得先“養傷”,傷好後再做事。沒個一年半載,哪裏就能見著錢了。

又想到了自己的正經職事。

內官監監丞?

良臣想到了張家老幺張炳,那家夥好像是寶鈔司的監丞,好家夥,那日回家時真正是衣錦還鄉,敲鑼打鼓的好不威風。

現如今,他也是監丞了,不算二叔,梨樹村眼下就出了兩位“公公”,真是風水寶地啊。

小冊子寫的明白,內官監這衙門是內廷二十四衙門的十二監之一,主要是負責采辦皇帝所用器物,如圍屏、床榻、桌櫃等。要貼切的說,就是皇家家居公司。

張炳呆的寶鈔司名字聽著好像皇家印鈔廠,實際是專門生產宮裏貴人用的草紙的,所以論档次,良臣的單位要比張炳有逼格。

一個弄衛生紙的還能跟皇朝家私比不成?

然而,別小看內官監這衙門如今好像聲名不顯,國初那會,內官監才是內廷的老大,三寶鄭公公就是內官監太監兼南京鎮守太監。那時候的司禮監還是個小字輩呢。

按宮裏的規矩,良臣這內官監監丞是正七品的職事,相比他那八品的文華殿舍人升了一級。單從這點來看,萬歷還是厚道的。

要知道,剛入宮的閹人都是夥者,爾後才是打手巾、奉禦、長隨、典薄,表現好,有文化的才能提為各監監丞,再往上就是少監,少監上面則是太監。除個別衙門另有掌印和提督一設,能做到太監,基本上就是宦官的翹楚輩,相當於外朝大小九卿了。良臣這監丞,大抵能和六部員外郎比肩。

至於司禮監,那是等同內閣的所在,外朝那麽多尚書侍郎也未見有幾個能入閣的。良臣可沒異想天開萬歷跟成化爺一樣,直接賞他個提督禦馬太監,又或如張永、谷大用他們一般,小小年紀就紅袍加身。

監丞,也闊以了。

宮裏多少人一輩子都在夥者這個底層混,二叔混了近三十年,也不過是個掃馬圈的夥者,侄兒不用凈身,就能撈個監丞。人比人,氣死人啊。

自己是個假太監、臨時工,單位那邊良臣肯定是沒法報到的,他相信張誠那裏肯定弄得妥妥當當,內官監的諸位公公們也沒興趣給他這個新晉監丞驗驗身。自己就安安心心的頂著這身份做他的魏公公發財好了。

想通了,這覺也就好睡了,雖然夜裏還是被疼的醒來幾次,但終是不用提心吊膽。

次日天還未亮,一頂小轎就擡進了凈事房,張誠派來的一個奉禦帶著幾個夥者將良臣塞進轎中擡出了宮。

那奉禦姓張,叫張進忠,此人是張誠的私臣,內廷的制度,司禮秉筆太監都有私臣,這些人有的是閹人,有的是正常人。閹人中那部分不是在宮裏各衙門當差,而是專供司禮大佬們差遣。

這也難怪,能為秉筆太監的,都相當於外朝的大學士,各有分管衙門及聯絡外朝各部的重任,手底下肯定要有一套秘書班子。一是幫他們參謀文書,二是幫著跑腿,要不然單秉筆一人,還不把他累死。

張進忠這個名字肯定和二叔一樣,是進宮後改的名,良臣知道,明朝的太監有很多人都是以“進忠”為名的,另外不少人以進德,進賢為名。

總之,這名字是很有講究的。大抵,“忠、信、德、禮、恩、誠”這幾個字最太監名字中最常見的。有的太監發跡後會改回本名,但大多數則是繼續沿用之前的名字。

張進忠原姓肯定也不姓張,他是張誠的私臣,擔任司房一職,乃隸張誠名下,當然得姓張了。

司房就是文書收發的意思,張進忠負責每天將司禮監應該歸屬張誠批閱的奏疏和公文分類歸档,若張誠在宮外私宅,則負責送去,然後再帶回宮中交文書房下發。

基本上,就是跑腿的。

奉禦是宮裏底層太監的一個小頭頭,沒有品級,所以哪怕魏良臣比張進忠小了十多歲,張進忠依舊客氣的尊稱一聲“魏公公”。

良臣坦然受之,自己是假太監的事,現在知道的就五人,萬歷和鄭貴妃肯定是知道的,那兩個經手的凈事房太監也是知情人,余下這位就是張誠了。除了他們,外界知道此事的,良臣不認為還會有人。

此事要泄露了,恐怕就是軒然大波。

張誠不是不知道後果,那兩個老太監也人老成精,三人絕沒有膽子敢將此事泄露。萬歷和鄭貴妃更不可能給自己沒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