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3章 她在等著你

城門口魏太監和縣衙宋捕頭的對話很快就出現了很多版本。

不管哪個版本,提到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魏太監鐵了心的要報復譚家人,替他兄長出氣。

事情也很快如傳聞那般發展,魏太監回城當日,就氣勢洶洶的帶著一票人沖到了縣衙大牢,不顧縣衙眾人的反對,仗著自己太監的身份將牢中譚家五口人帶走。

據說,那魏太監在衙門師爺質疑其所為是否合法時,竟公然聲稱他就是法。

這話,聽到的人很多。

親眼目睹譚家人被提走的居民也很多。

據這些目擊者說,譚家五口被帶出來時哭天搶地,老的小的都是嚇的要死。而那魏太監手下的人一個個兇神惡煞似的,就差要在大街上將譚家人打死。

傳聞跟瘟疫一般四處擴散,不過奇怪的是,在這些傳聞中,魏太監的名聲其實沒有那麽壞。

這得益於兇手譚千牛的所作所為,有關許寡婦的事跡已是人盡皆知了。

大多數百姓對於作惡的小叔子譚千牛是十分看不起的。

但平日間,如譚千牛這種人,卻是誰也惹不起。哪怕叫這種人欺負了,也不敢聲張,只能在肚子裏咒罵對方。

魏太監的橫空出世,倒有點包青天微服私訪,替民做主的意思。

雖然拿人家人似乎不妥,但於百姓而言卻是不問,只恨不得壞人一家都受懲處才好。

千年的傳統思想,除惡務盡。

這個盡,更多的是指惡人之親。

不然,惡人之後終有出頭之時。

在草垛鎮,就有不少村民聽說譚家老兩口叫太監給抓走,高興的為之拍手稱快。

無它,平日老兩口仗著小兒子在村裏頗是有些欺負人。

雖說只是雞毛蒜皮小事,但於村民而言卻是有夠厭惡的。

事情的發展變得越有趣。

儼然戲文裏一般,老實的兄長在家被欺,金榜題名的弟弟回鄉懲罰惡霸。

所區別的是,不過是這回是個太監而矣。

賴民風所助,太監很得人心。

肅寧全縣,不少人都盼著自家也能出一個提督太監呢。

這樣,威風的同時,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普通人的心思大抵就是如此,自己不敢鋌身而出,就幻想著有朝一日大人物從天而降,亦或自己、親戚成為大人物。

被人欺負了,不敢還手,夜裏睡覺時,總要在腦中幻想一番有權有勢時的光景。

……

於良臣而言,他根本不關心外面怎麽說這事,怎麽看他。

甚至,他巴不得外界把他說的越壞越好。

因為,事情本就是他授意放的風。

良臣是將譚家人從牢裏提出來了,並且就關在了許寡婦的那所院子裏。

不過,除了不讓與外界接觸,倒不曾虐待。

有些事,他還是分得清的。

之所以拿譚家人,無非是逼那譚千牛主動現身。

說白了,他就是拿譚家上下為質。

手段是有些不道德,卑劣了些,但應該有效。

沒辦法,良臣是實在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漫山遍野找人了。

當下這個時代,手段有限,各方各面都很原始,很多百姓終其一生可能就在一個縣裏打轉。

出了案子,官府能做的也就是先排查,那些傻傻不知道跑的,或是自以為手法高明沒跑的,多半能叫查出來。

跑了的,十個有八個就是跑了。

除非是欽定大案,滿天下通緝,皇帝隔三岔五關心下案子進展,要不然那些逃犯真沒有多大可能落網的。

早些年還好些,有路引制度在,逃犯於別地無法安身,抓住拷問總能查出來是誰。當下,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人員流動也變得頻繁,路引制度名存實亡。逃犯再也不是寸步難行,如此一來,自是更難抓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刑部倒是在萬歷初年建議調整路引制度,在一些地方試點臨居制度。

這個臨居制度和良臣前世的暫居制度很是相似,目的就是使地方官府能夠掌握境內的流動人員情況。這樣,是否有逃犯就能迅速查清。

可惜,這個制度沒能推廣就夭折了。

原因是遭到了士紳階層的強力反對。

齊浙東林諸黨一起反對這個制度。

因為這個制度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在南直隸和浙江一些經濟較好地區,大戶人家藏人現象十分突出,而此現象是由投獻和避稅造成的。

簡而言之,一些地方的士紳根本不願意官府知道地方上究竟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又有多少是佃戶,多少是“家奴”。

方方面面的限制注定良臣不可能短時間內把譚千牛找出來,他的時間也不多,最遲三月底就得回京。

所以,他只能行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