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4章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第2/2頁)

李永貞輕聲一笑:“魏公公放心,這一次,托塔天王不走也得走了。”言畢,低聲道:“魏公公於此事出力甚大,是否使中外皆知?”

“這個嘛……”

良臣頗是動心,扳倒李三才大功論在他身上,反東林急先鋒便順理成章,於五黨之中有大名望,於將來有大好處。這也是他一開始的動機。

然,再三思慮後,他搖頭對李永貞說了句:“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

為何不留功與名,因為他魏公公抽不得身了。

……

次日,楚黨中人、郎中邵輔忠彈劾李三才表面上是忠臣其實是個大奸賊,表面上正直,實質上狡猾,列舉他貪汙、虛偽、險惡、專橫四大罪狀。禦史徐兆魁接著彈劾,一天之內,彈劾李三才貪臟枉法的奏本達到二十六件。

本就被皇陵木之事弄得灰頭土臉的李三才大驚失色,連忙上本為自己辯護。

五黨突然大動作,東林黨人自是要救李三才,紛紛上疏力駁。給事中馬從龍,禦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給事中金士衡相繼為李三才申辯。

遠在無錫的顧憲成嗅到鬥爭不妙氣味,急忙寫信給葉向高,力稱李三才廉直,要葉向高無論如何也要保住李三才。之後,顧憲成又寫信給吏部尚書孫丕揚,請求為李三才正名。

哪知東林黨人、禦史吳亮見了顧憲成兩封信,覺得對李三才有利,便把兩信抄到邸報上。結果,齊、楚、浙三黨一下打了雞血,矛頭轉攻顧憲成以一介布衣之身幹預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