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4章 拉一個 打一個(第2/2頁)

倭兵是日本征朝正規軍、中央軍,可以說本身就是日本國內的精壯群體,他們尚且如此,更不提那些鄉野農夫了。

導致日本人身高過矮的原因就是佛教。

佛教傳入日本後,日本的統治者利用佛教鞏固自己的統治,使佛教成為日本的國教。結果,在佛教不殺生的影響下,在此後長達一千多年時間,日本人大部分是不吃肉的。所食多是魚肉,這種情況下,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自然缺少營養,普遍的個子就較矮了。

再加上對中國的仰慕,日本的女人出現“舔漢奴”這一現象,就再正常不過了。

魏公公前世時,直到明治維新時,日本開始和西方國家有交流時,才發現原來國人這麽矮,之後政府才開始勸百姓吃肉。

二戰之後,經濟開始復蘇,生活水平高了,日本年輕一代的孩子身高猛躥,東洋矮個子這才成為歷史。

利益、文化、及相對開放種種因素下,大量中國海盜在日本娶妻生子,一代又一代,子生孫,孫生子,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融入日本國內,出現顏思齊這個反幕英雄,倒也能夠解釋。

或許,在顏思齊等人看來,日本和大明一樣,都是自己的國家吧。

那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魏公公不認為自己和甲必丹李旦有任何合作的可能,一方面是李旦已經成為東亞的海霸王,實力強大,更有德川家康的支持,以魏公公現在的實力,根本不可能讓李旦臣服。除非他魏公公能夠說服皇帝陛下,在三大征之外再來一次“征倭”。

這,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能讓對方臣服,也不可能讓對方接受大明朝廷招安的。

因為,有汪直的前車之鑒在。

李旦能夠崛起的原因就是因為汪直被殺。

汪直的被殺雖然讓明軍在其後幾年迅速解決了東南沿海的倭患,但卻也使得明朝官方再難以通過招安這個手段和本是大明子民的海上勢力合作。

誰都不願意成為第二個汪直。

哪怕李旦願意接受大明招安,魏公公也不可能拿出讓他心動的條件。

以李旦的實力,可不是什麽參將、遊擊甚至總兵能打發的。

後來的鄭芝龍能夠接受明朝的招安,是個例外中的例外,翻遍史書,也找不到第二個鄭芝龍了。

想要李旦臣服接受改編,要麽就拿出讓對方心動的條件,要麽就是打趴他。

魏公公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決定打趴這個李旦。

但他的實力有限,所以,他需要盟友。

顏思齊顯然是個很好的合作夥伴,哪怕這人也是一條有野心的狼。

但現在,這條狼還沒有成長起來。

這便可以合作。

魏公公相信他的橄欖枝,顏思齊一定會乖乖接下。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甲必丹李旦!

如此一來,就需要一個使者了。

公公覺得陶傑和張安不錯,精通多國語言,又對海事熟悉,給洋人打工掙點小錢未免太浪費他們的本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