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8章 礦監出山(第2/2頁)

公公知道大明的軍工生產體系是出了大問題的,僅武清侯承包宣大邊鎮棉衣軍服這件事來看,就足見軍工的腐敗程度。

而這一點,便是萬歷這個皇帝也無力改變,究其原因就是根深蒂固,涉及的利益者太多。

再往後發展下去,基本就是爛到家了。

如山東巡鹽禦史畢大人所構思的這自生銃,明明可造可行,威力也強,朝廷怎麽就不采納的。

一是沒錢,二是沒利潤。

朝廷沒錢,生產商沒利潤,誰個願意弄?

也正如魏公公所想,原本歷史中,畢懋康一生都在不斷研發各種新式火器,從萬歷年間一直到崇禎年間,四十年不曾間斷。而自生銃也經實物鍛造確保成功,然而終究還是沒有推廣,根子就在於錢上。

一杆燧發槍的成本七八兩銀,公公是可以接受的。

當初他送了田爾耕五千兩,從田爾耕那裏得來408杆火銃,算下來一杆劃到了十兩開外。

而一杆燧發槍的威力等同三杆甚至四杆火繩槍,所以哪怕成本聽著還是很高,公公仍是沒有任何猶豫就決定立即上馬制造燧發槍。

“制槍之事和制藥之事並重,制藥之歸由炎昭總掌,制槍之事由鄭鐸總掌,咱再撥八千兩銀子出來,五月以前,集中人手打造這燧發槍……”

考慮到時間緊,人手不足,公公給鄭鐸定下五月之前先打造600杆燧發槍的任務。

鄭鐸肯定要提困難,首先說的就是人手不足的事。

公公大手一揮,說道:“人手不足可以出去招,不要把眼睛光盯著這裏。你派人帶錢出去,大江南北,哪怕只會補破鐵鍋,打鋤頭的鐵匠,只要他願意到咱這來,咱都給他雙倍工錢嘛。有錢,難道還怕沒人麽?”

公公決心和態度放在這了,鄭鐸要是不能把事幹起來,他可是要治罪的。言畢,又於洪、王二匠戶好生鼓舞一番,當場賞了他二人各一塊十兩重的銀錠,要他二老不辭辛苦,不畏困難,盡快將燧發槍實物打造出來,爾後安排人手大批量生產。

鄭鐸一臉為難道:“別的事,末將都能想辦法解決,可是要造要大量熟鐵,這個末將真是沒有辦法。”

不論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槍管都是用熟鐵打造,鍛造工具也可以弄出來,然而特區並沒有鐵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原材料,這槍怎麽造?

公公“唔”了一聲,擺手於鄭鐸道:“鐵的事你不用操心,咱家自有辦法。”

什麽辦法呢?

出去搶唄。

要知道公公如今雖升任江南鎮守太監,可他老人家壓箱底的官號可不少。

內中,就有“提督大江南北商稅兼工礦太監”這一銜頭呢。

礦監,如何能沒礦呢。

是時候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