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4章 皮島

朝鮮人管皮島叫平島,此地就在鴨綠江口,與朝鮮的義州不過一水之隔。光海君和鄭仁弘不知道明朝那個親使為什麽指明要平島,還管這島叫皮島,但是只要能趕緊把人打發走,管它皮島還是平島,給了就是。反正不落文字,將來總有機會要回。

那明朝親使左右不過一個天子家奴,近侍內臣,豈能風光一世?不見當年那汪直,雄兵掃穴,威震海內,最後不也數年風光而矣麽。

而且這皮島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地方,島的面積實際並不大,橫約不過八十裏,島上居民也只兩萬余人,且其中漢人占了十之七八,朝鮮人只十分之二三。因而名義上皮島雖屬朝鮮,但實際上島上漢人卻是半“獨立”狀態,並不受朝鮮官府所制。

所以,給與不給對朝鮮而言,並沒有多大區別。並且,這皮島實是一處商賈中轉之地。

島上之人,不管是漢人還是朝鮮人,都不以打魚為生,也不以種地為生,而是只以販貨為生。

這貨多是人參、布匹、遼東和朝鮮的特產。

用公公前世的概念來定性的話,皮島就是東北亞的一處民間自發形成的物流中心。

在後金崛起之前,皮島的價值體現也就是在這一塊,隨著後金崛起,它的戰略地位才一下突顯起來。

但沒有毛文龍,皮島還是皮島,不會變成東江鎮。

公公前世,毛文龍以皮島、鐵山及寬叆山區為根據地,招募遼東難民,以老弱者屯種,精壯者為兵,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一支海外勁旅。天啟二年,朝廷正式任命毛文龍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征虜前將軍印,開鎮東江,從而成為後金敵後的一個重要軍區。

毛文龍其人也有大才,東江鎮建立後,他一面招撫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遼東百姓,前後接濟安置百萬余人。一面遣將四出,不斷深入後金腹地,消滅後金軍的有生力量,逐漸成為後金心腹大患。

後金方面稱:“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魏公公要皮島,是出於兩義州和寧邊及鏡城距離建州實在太近,如果建州叛亂,數萬騎兵沖擊之下,這些地方未必能擋住。

所以,就必然要把皮島拿在手中,將此作為糧食物資、軍械貨物的一個後勤基地。如此,進可攻,退可守,不虞戰事失利就失去朝鮮半島和建州的支撐點。

蔣方印曾問公公為何一定要從朝鮮人手中要來皮島,公公道:“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皮島憑鴨綠之險,居隔江之近,我得其所矣。若有朝一日,建州叛我大明,則此島便如建州肘腋之間蠆毒,建州若動則毒發……其無水軍,此島之毒便叫他去除不掉,再以陸上兩義州配合,假以時日,必能以此為滅奴重鎮也!”

對此回答,蔣方印不由感到困惑。

他隨楊鎬近二十年,曾參與朝鮮戰事,作為楊鎬的重要幕僚,對遼東局勢也是一清二楚,故而也知建州勢大之危險所在。但如魏公公這般斷言建州必反,且會對遼東乃至整個大明、朝鮮形成威脅,似乎就有點聳人聽聞了。

想那建州不過數十萬人丁,縱然全民皆兵,可用精騎也不過數萬,而我大明在遼東鎮兵就有近六萬,如何會敵不過呢。

遼東便是敗了,我關內雄兵數十萬,又豈會讓它建州成為大明之禍患。

對此,公公沒有多做解釋。

誠如當年他在京中遇到阿敏一行時京城百姓的反應,此時建州在大明朝堂上下,除少數有識之士外,多是“團結”之對象。

君不見那新任遼撫張濤張大人正在極力推行“高一等”的政策麽。

……

皮島漢人占大多數,自然不會存在什麽反抗,加之朝鮮方面配合到位,因而對皮島的接收很是順利。

既要使皮島成為將來重要所在,則必要任人治事。

任人治事首在駐軍。

公公命抽大明皇帝親軍官兵500余,並降寬奠漢民1500余、蒙古人400余,女真降兵1200人,又朝鮮積極分子800余,計4500名官兵組成皮島旅團,配火器700余杆,火炮35門,盔甲500余付,弓箭、刀矛若幹。

旅團長一職由東村太郎接任,其下四大隊配以佐官原建州世管正白旗佐領達音布、費古倫、牛柱、胡裏海四人。

皮島旅團建立之後,和駐寧邊的特別支隊互相呼應,寧邊有事,則皮島去援;皮島有事,則寧邊來救。

又義州賀世義部形成三角之勢,內中還有協安軍可供調集,建州非大舉來攻,則自保有余。

只那賀世義部有些不穩妥,其弟賀世賢乃沈陽參將,義州衛又歸遼東巡撫節制,魏公公在義州尚可以親使彈壓,使其不敢有異心,若離義州,恐賀世賢便不復恭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