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4章 近衛師團組建(下)(第2/2頁)

除這些正兵外,俘虜的寧波定海衛官兵400余,南都三大營官兵2400余,押到特區來服“苦役”的勛貴家兵1200余(未支付贖金),金州李七公子的降兵俘虜1100余,從寬奠海運回來的各族青壯4000余,從朝鮮帶回的600多朝鮮青壯,合計約萬人。

另外就是公公南下以後陸續從地方招的一些兵,人數不是太多,不到500之數,還有南通狼山炮台守兵千余,楊鎬送給他的關外降倭1200余,王維棟帶來的100多遼東兵,李七公子替他搞來一千多遼東礦工,總人數大抵在4000人左右。

這些是陸軍方面,海軍方面則還是原吳淞水營的4000余人,兵力規模不是太大,無法再補充陸軍。

也就是說,公公定編的近衛師團滿員是28000人,台灣警備師團18000人,但滿打滿算公公手下連上俘虜、青壯民夫合一塊,也不過才21000人不到。

這兩萬一千人還得先扣掉3000人供台灣警備師團搭架子,那麽近衛師團只能從余下的18000人中整編,兵員缺口高達一萬人。

這個缺口從何補充,公公目前也沒有太多辦法,他已命人持貼去溧陽鐵礦,命宋四寶抽調2000礦工送來特區先解燃眉之急,余下八千人只能緩緩圖之,看是否能夠在台灣征兵以補充近衛師團。皮島和朝鮮方面肯定是無法抽兵的,那兩塊地盤的兵力本來就不多,如果留下的兵力不足,是難以震攝漢城方面的。

現有這兩萬兵員,公公命按老兵帶新兵的原則全部編入近衛師團,但每個聯隊空一個大隊編制。

會議之後,新任近衛師團長曹文耀便和參謀司一起開始部隊編建,魏公公也抽空下去視察整編過程,在和新組建的第一聯隊第一大隊官兵“聯歡”時,魏公公首次提出“四有好兵”的口號。

哪四有呢?

即有土地、有房子、有糧食、有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