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1章 能不能斬個千余級?(第2/2頁)

“哎,你們想到哪裏去了,咱家怎會要你們殺良冒功呢!咱家呐也是窮苦人咧,是百姓中的一員,如何能做這傷天害理的事!”

魏公公義正辭嚴,斷然否認自己有殺良冒功的意圖。當然,在此之前,如果施德政和沈有容有同意的跡象,那公公在權衡利弊之後說不得也會堅持犧牲少數成全大局的意圖。

這次三省聯兵繞開朝堂打東番,是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大事,不但但是為了陛下的海事大業,更是為了皇明的千秋萬代,是為了東亞的繁榮昌盛。

所以,一場大捷是必須要存在的。

唯有一場大捷才能讓陛下高興,才能提升公公的名望以及皇軍的威名。

之前,公公認為打台灣肯定會有場大仗,所以報個大捷沒有問題。只是現在叫沈有容和施德政一說,他老人家才知道這次征討台灣簡直就是牛刀殺雞,效果好是好,只是如此一來,政治上的意義就無法取得,這就叫公公頭疼了。

要知道,公公如今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皇爺的寵信和對洋財的渴望,因而,公公做的每件事都必須要滿足這兩個條件,若不然,根基易不穩。

皇爺愛什麽,就提供什麽。軍功也好,洋財也好,只要能弄的,公公就必須弄。

但是,公公不是個一意孤行的人,既然殺良冒功不可行,便先把念頭放下,命令聯合艦隊即刻啟程前往福建中左所,同時艦隊的指揮權也移交施德政和沈有容。為防止皇軍內部有人拖後腿,壞了大事,公公可是嚴令諸將必須無條件服從司令長官的。

更在其旗艦東亞號上召開了聯合艦隊的第一次聯席會議,從儀式上,從實際上都充分體現了司令長官的權威性,這讓施德政等浙兵將領對公公的信重感到敬佩。

有件事讓魏公公很是驚訝,那就是沈有容是父子四人出征。其四子沈壽嶽、六子沈壽崇、八子沈壽峣都隨父從征,此三子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健兒,個個生得勇武異常,令得公公稱贊不已,將隨身攜帶的三顆大東珠賜給了沈家三子,更勉勵他們要在聯合艦隊好好幹,將來要青出於藍勝於藍,要讓老子以兒子為傲。

公公不知道的是,歷史上沈家三子卻是悲壯結局。

六子沈壽崇襲其父沈有容職,於崇禎十六年在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殺;八子沈壽峣在偽清順治二年響應江西金聲恒號召,組織義軍抗清,兵敗被殺;四子沈壽嶽因積極支持鄭成功與張煌言抗清,在偽清順治十八年被斬首。

將門忠烈!